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耕耘必有收穫 攻堅自能克難--寫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閉幕之日

2013年10月13日 08: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題:耕耘必有收穫 攻堅自能克難——寫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閉幕之日

  新華社記者 陳斌華

  為期兩天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2日下午在上海閉幕,發表了《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紀要》,就如何破解兩岸重大政治分歧問題形成了諸多共同認知,提出建設性意見。兩岸首次大規模民間政治對話能取得如此成果,殊屬不易,也以事實證明,兩岸民間政治對話不僅可以談,還可以談得好、談出成果來。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雙方本著“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步驟推進兩岸協商,取得豐碩成果,兩岸關係呈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嶄新局面。但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兩岸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政治分歧日益凸顯,“只經不政”的做法無法持續,一些政治爭議如果刻意或長期回避,將成為阻礙兩岸關係向前推進的瓶頸。只有本著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精神,努力尋求在解決政治分歧上取得突破,才能更加及時有效處理兩岸關係事務,增進相互了解和互信,推動兩岸關係全面發展。而在兩岸政治對話與商談暫時難以舉行的情況下,由兩岸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先行開展民間政治對話,無疑是務實可行的辦法。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兩岸學界經過去年底以來的幾次“試水”,最終在上海成功舉辦了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搭建起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重要平臺。此次論壇首度實現兩岸“紅”、“藍”、“綠”智庫共同舉辦,邀請各方專家學者與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探討的又是兩岸政治關係、兩岸涉外事務、兩岸安全互信、兩岸和平架構這四個重大而突出的政治議題。外界原本以為“一談就會吵、就會崩”,結果論壇期間充滿了理性、務實、包容、向前看的氣氛,最終還形成了共識大於分歧的論壇紀要。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的成功舉行,一方面説明正視兩岸現存的政治對立問題,尋求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符合兩岸主流民意的期待;另一方面説明,兩岸政治分歧不是什麼“禁忌”,沒有那麼“敏感”,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具有堅實的基礎,其大環境和大氣候已初步形成。

  我們欣喜地看到,本屆論壇舉辦單位決定研商組建兩岸和平論壇常設機構,邀請兩岸學者組成若干課題小組開展共同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提交下屆論壇討論。論壇紀要還提出,預定於明年在臺灣舉辦第二屆兩岸和平論壇。這是論壇走向常態化、機制化的重要信號。相信隨著論壇今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平臺作用,一定能為破解兩岸政治難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耕耘必有收穫,攻堅自能克難。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現在已有了良好的開始,我們期盼這樣的對話能持續開展、不斷升溫,為開啟兩岸政治對話與商談積累共識,營造氣氛,創造條件,打好基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只要兩岸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一定不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