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共痛——食難安

2013年07月19日 08: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類最大的事當屬吃飯,這是天大的事。飯出了問題當然是新聞。10年前,臺灣的媒體便連篇累牘報道大陸食品“黑心”,黑心銀耳、黑心腐竹、黑心香菇,凡大陸食品,必與黑心關聯。人在臺北,在市場上買東西,正猶豫間,老闆開口:“沒問題的,我們臺灣的東西不像你們大陸那麼黑心。”就連臺北的朋友也滿臉焦慮:“你們的食品那麼黑心,你怎麼辦?”我只好苦笑:“我還活著,而且長得還比你高。”上個月,這位朋友從新加坡回臺北,告訴我:“在新加坡的超市,聽到一個人説這東西看著真可疑,另一個説看看是不是臺灣産的,我聽了真感奇恥大辱。”我心中暗笑:“嘿嘿,這種辱我早就受過了。”

  今年4月,臺灣爆出在澱粉內添加用於油漆的順丁烯二酸,新加坡將臺灣生産的麵條等多種産品下架。

  早就聽説過臺灣的夜市不衛生、業者用死豬肉做肉乾、把福建的茶葉和紫菜換上臺灣包裝等各類傳聞,但尚屬小道,半信半疑。直到2011年塑化劑風暴在眼前連環爆發,才確信MIT(臺灣製造)也不是食品安全的保障。

  被列為有毒物質、禁止添加在食品中的塑化劑,居然出現在糕餅、果汁、麵包等800種食品裏,只是供貨商為了降低添加劑起雲劑的成本,便把毒性超過三聚氰胺20倍的塑化劑摻進起雲劑,而且一摻就是30年,令每一個人都難逃毒網。

  2013年春夏的幾個月,筆者更是在臺北修了一門化學課。順丁烯二酸,加在粉類食品裏既滑嫩又有韌勁;皂黃,加在臺灣北部名産豆干中賣相好看且防腐;用於生産玻璃的硼砂,加在食品裏令口感爽脆……還有劣制醬油、辣醬等在各大夜市橫行,今年的端午節賣去年的粽子。一位臺北同行發揮了超級幽默:“過了端午就是中秋了,快查查月餅吧,否則我買回來的月餅掰開來會發現一張小紙條,上寫:反清復明。”

  這樣的新聞聽起來並不“雪恥”,因為大陸的地溝油、瘦肉精也在不斷噁心我們的腸胃,“黑心”不再局限于一地一事,而成了兩岸共同之痛。此時,嘲笑、偏見、比誰更黑就太沒格局了,當務之急是兩岸彼此打量食品監管的教訓與經驗,更有力地打擊黑心,保衛食品安全。

  兩岸食品安全通報機制現在顯得尤為重要,你那裏有了順丁烯二酸,我這邊也要查一查;你那裏有了地溝油,我這邊可以提供一些查驗的方法。如果説兩岸關係要深化,就請從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吧,相信這是最沒有爭議的。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