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食品添加屢屢"中毒" 臺灣"毒澱粉"風波愈演愈烈

2013年06月03日 08: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封存318噸問題澱粉

  繼2011年“塑化劑”風波後,一個新名詞“順丁烯二酸”近日被臺灣民眾熟悉。這種會引起人體腎臟受損的化學物質竟被臺灣不法廠商添加入澱粉,隨之用於又Q(有彈性)又好吃的肉圓、粉圓、黑輪、板條、芋圓、地瓜圓、水晶餃等臺灣美食,臺灣食品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臺灣“毒澱粉”事件起始於今年3月,嘉義縣調查站接獲檢舉稱,在食物中發現毒澱粉順丁烯二酸,全臺各地衛生局隨之展開稽查,不斷爆出問題食品被查出。

  據悉,全臺各縣市衛生局6月1日展開問題澱粉大檢查,共稽查8488家商戶,合格7720家,合格率91%。臺食品藥物管理局公佈數據,5月14日至5月31日晚,全臺已封存近318噸問題澱粉。

  “塑化劑”事件余波未了,如今又一以化學製劑、工業原料添加食品的新案例,重創了臺灣美食形象。臺灣是著名的小吃天堂,不少大陸游客把去臺灣吃夜市當作赴臺的一大動力,臺灣社會對小吃的推崇也是信心滿滿。但伴隨“毒澱粉”蓋子被揭開,兩岸民眾發現,那些在遊臺攻略中常被譽為不可錯過的美食小吃,在“毒澱粉”事件曝光後一一中招落馬。

  風波殃及餐飲行業

  有臺灣消費者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毒澱粉”事件越滾越大,在還沒確定安全前,肉圓、黑輪等小吃暫時少吃為妙。

  受“毒澱粉”風波殃及,臺灣各地小吃店營業額都不同程度下跌。彰化縣的肉圓生意跌三成,臺南70年老店友誠肉圓生意掉了一半。業者説,連老顧客也打電話來詢問,“你們的肉圓是不是用毒澱粉做的?”

  肉粿是臺灣新化、永康一帶知名的小吃,有近百年曆史的“侖仔頂肉粿”目前傳到第3代,店家一早就貼上“樹薯粉、地瓜粉未含順丁烯合格證書”。負責人説,希望當局要好好控管源頭,畢竟建立商譽不易,店家很無辜。

  但是影響已覆水難收,5月26日,新加坡要求進口商回收11種自臺灣進口的相關産品。5月27日,印尼也表示要對臺灣食品展開調查。馬來西亞衛生部隔日宣佈,禁止臺灣11項含有順丁烯二酸的産品進口,其中大多數為生産珍珠奶茶的粉圓和珍珠。

  當局收緊食品監管

  面對延燒不止的毒澱粉風波,臺“衛生署”接連邀請專家及各縣市衛生局局長研商,決定3天內全面稽查所有澱粉製造廠及經銷商。並決定自6月1日起,澱粉原料商要提供安全證明,賣含澱粉食品的店家則要公開張貼安全證明,供消費者檢視確認。若沒有提供安全證明或偽造安全證明,或將受到新台幣千萬元重罰和刑責。

  在重災區臺南市,當局也急追問題澱粉源頭,當地衛生局表示,已封存協奇、三進、嘉南、裕樺、寶森、茂利等六家澱粉廠、111噸問題澱粉,預定6月3日起銷毀。

  民眾對於這些措施並不滿意。不少人抨擊臺灣食品衛生主管部門沒有汲取“塑化劑”的教訓,對食品添加業者管得太松、罰則太輕。而兩年前深受“塑化劑”風波困擾時,臺灣上下一致認為要認真修改相關規定,嚴懲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結果,這部“食品衛生管理法草案”今年1月完成大體討論後,一直等待“立法院”通過。

  在輿論的壓力下,5月31日晚,“立法院”本會期的最後一天,“食品衛生管理法草案”終於通過,確定違法添加未經許可的添加物,若致人于死,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各方點評——

  食品要Q更要Q

  連日來,臺灣民眾發出了“我們還能吃什麼”、“還有什麼是安全的”的追問。有大陸游客在微博上吐槽:“我去年底遊臺灣,吃過的雞排、彰化肉圓、珍珠奶茶全部上榜,中毒不淺啊。”

  也有大陸民眾表示,不知大陸的類似産品有沒有問題,建議衛生部門和質檢部門進行抽檢。

  臺灣人喜歡用“Q”來形容食物爽滑筋道,濫用順丁烯二酸也是為了迎合消費者這一心態。不法商家無視良心、舍義逐利的結果,是臺灣相關食品業者的銷售下滑甚至是倒閉,臺灣美食長期累積的信譽一夕“破功”。

  有媒體評論認為,從塑化劑、“毒醬油”到“毒澱粉”,一連串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僅讓“臺灣製造”美食蒙羞,也讓人們扼腕嘆息:“舌尖上的臺灣”也有著晦暗、灰色的另一面。

  該評論表示,食品安全問題是兩岸共同面臨的熱點和難點。我們希望,臺灣小吃“要Q更要Q(Quality,品質)”,要嚴格“戒毒”,還臺灣食品一個清白,還社會大眾一個更加安全的消費環境,讓“吃貨”們遊臺更放心,為中華美食在全球的傳揚,樹立正面形象。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