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記者手記:臺灣小吃“要Q更要Q”

2013年05月30日 08: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一個生僻的化學名詞順丁烯二酸成為臺灣社會的熱詞。這種本來被用作油漆原料的物品,因被不良商家加入澱粉以增加口感爽滑度,而成為“毒澱粉”的元兇。

  臺灣是眾所週知的小吃天堂,不少大陸游客把去臺灣吃夜市當作赴臺的一大動力,臺灣社會對小吃的推崇也是信心滿滿。但伴隨“毒澱粉”蓋子被揭開,民眾發現,順丁烯二酸“潛伏”臺灣澱粉業已達40年之久,珍珠奶茶、芋圓、板條、肉圓、雞排……這些在遊臺攻略中常被譽為不可錯過的美食小吃,在“毒澱粉”事件曝光後一一中招落馬。

  從塑化劑、“毒醬油”到“毒澱粉”,一連串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僅讓“臺灣製造”美食蒙羞,也讓人們扼腕嘆息:“舌尖上的臺灣”也有著晦暗、灰色的另一面,也未能擺脫底線不斷被突破的食品醜聞。

  臺灣民眾發出了“我們還能吃什麼”“還有什麼是安全的”的追問。有大陸游客在微博上吐槽“去年末遊臺灣歸來,吃過的雞排、彰化肉圓、珍珠奶茶全部上榜,中毒不淺啊”。也有大陸民眾表示,不知大陸的類似産品有沒有問題,建議衛生部門和質檢部門進行抽檢。

  臺灣人喜歡用“Q”來形容食物爽滑勁道,濫用順丁烯二酸也是迎合了消費者這一心態。但不法商家無視良心、舍義逐利的背後,是臺灣相關食品業者的銷售下滑甚至是倒閉,臺灣美食長期累積的信譽一夕“破功”。

  食品安全問題是兩岸共同面臨的熱點和難點。我們希望,臺灣小吃“要Q更要Q(Quality,品質)”,嚴格“戒毒”還臺灣食品“清白”,還社會大眾一個更加安全的消費環境,讓“吃貨”們遊臺更放心,為中華美食在全球傳承發揚樹立“正形象”。(記者李寒芳 裴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