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留學盲目跟風?光有金錢和外語解不了小留學生之困

2015年07月29日 08:5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如果再來一次,我不會再選擇高中出國。”如今在加拿大讀大學的蘇昱成這樣談起自己4年前的決定。剛到加拿大時,晚上他會跟同是來自北京的朋友坐在馬路邊,一邊抽著煙一邊説著北京的好和溫哥華的爛……

  4年前,因為不喜歡國內的高中,蘇昱成決定去加拿大。從休學到上飛機,只花了兩周時間。

  有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已走上或準備走蘇昱成的求學路——小小年紀離開父母,隻身來到異國他鄉讀書。

  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截至2013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達到了305.86萬人。按照中國教育線上專家的分析,這個龐大的留學群體正在發生著一些結構性的變化:

  以赴美留學為例,本科畢業讀研究生曾是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的主力,據統計2005~2006學年,中國赴美讀研人數佔中國赴美留學生總人數的76.1%,超過四分之三;而到2012~2013學年,中國赴美讀研人數在中國赴美留學生總人數中佔比下降至43.9%,已經不足總人數的一半,下降幅度約達30%。與之相對應的是高中畢業赴美讀本科人數的猛增。2005~2006年,僅有9309人赴美國讀本科,是當年赴美讀研究生人數的1/7,而2012~2013學年,赴美讀本科的高中畢業生增長到了93768人,僅比當年赴美讀研究生的人數少了1萬人,8年增長了約10倍,其增速遠高於中國赴美留學總人數的增速。

  與此同時,赴美國讀高中的人數也在悄然上升。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2006學年,中國在美國就讀私立高中的人數極少,僅有65人,而到了2009~2010學年,這個數字就迅速攀升到了4503人,到了2012~2013學年,中國在美就讀私立高中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3795人,其增長速度極為迅速。

  雖然教育部相關人士曾經指出,從總體規模上看低齡留學人數並不是很多,但是,增長的勢頭不可小覷。而且,隨著低齡留學人數的不斷攀升,小留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與寄宿家庭的相處問題、對學業的不適應問題、安全問題等等,今年甚至爆出了令人震驚的未成年留學生綁架、施暴事件。

  不少父母在糾結和慌亂中選擇了陪讀。

  但是,低齡留學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絕不是陪讀能解決的,正如教育專家孫雲曉所説的:“光有金錢和外語不能決定著孩子留學一定能夠成功。”因為,小留學生發生的問題更多反映的是家庭教育問題,它不會因為地點的變化就迎刃而解;同時,也反映出父母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是否具有理性選擇的智慧,盲目跟風只能導致隔空咽下惡果。

  “在父母身邊、在中國讀書是最容易的事”

  躲過的只是一場考試 迎來的是更加艱難的挑戰

  “出國了就好了。”這是很多家長和孩子安慰自己的方式,似乎留學是一棵救命稻草,讓人們從現實的境遇中逃脫出來。

  現在已經在美國眾議院實習的王宇軒,初三的時候就出國了,他出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參加中考。

  不可否認的是,低齡留學的孩子中很大一部分是不想參加國內的中、高考,不願承受國內過大的應試壓力。“國內理科好,孩子出去以後基本可以不學,省下來的時間正好補補英語。”正準備辭職去國外陪讀的王先生説。

  確實,很多孩子出國後過上了夢寐以求的日子,如王宇軒所説,他的高中接受的是典型的美國教育:上午8點上課、下午兩點下課,數學簡單、英語很難……

  但是王宇軒遭遇到的挑戰比之前想像得大很多。“美國高中的閱讀量很大,我那時電子詞典從不離手。”每學年最後一篇大論文更是讓很多小留學生肝顫:“我9年級的題目是雪萊和他詩中的自然主義,要求寫6頁。”王宇軒把當時能搜到的所有關於雪萊和自然主義有關的中文論文全看了,然後整整一週沒怎麼睡覺終於寫出來一篇很稚嫩的論文。

  很多家長認為,在國外上了高中再申請當地的大學,一定比從中國申請更省事。

  其實也不儘然。

  “在中國申請國外學校只需要看雅思分數,但在當地就需要高三這一年所有科目的平均分。”蘇昱成説。

  “我唯一沒想到的就是美國人其實特別用功。美國也有許多小孩從一上高中就以上一所好大學為全部目標。”王宇軒説。

  不少經歷了諸多挑戰的小留學生説:“其實現在想想最容易的事情是在父母身邊、在中國讀書。”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