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低齡留學成時髦?四招先手打通子女留學路

2015年07月29日 08:5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5年07月29日 07:41:18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低齡留學成為一種時髦。我周圍不少親友都在四處諮詢:想讓孩子高中就出去,現在應該如何準備?

  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趕這個時髦?如果一定要趕,怎樣把孩子裝扮成一個到了美國能夠真正享受美國教育優勢的人呢?

  去國外讀高中,不管是家長的決定還是孩子的決定,出去後的路,都是要靠孩子自己來走的。因此在出國之前要了解美國的教育模式和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應對自如。

  在了解美國獨立自由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到,美國的教育是由小學的輕鬆自由逐漸過渡到高中的緊張繁重,也就是美國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是非常緊張的。特別是那些覺得國內的高中學習太緊張了,到了美國就輕鬆了解脫了的學生,真的會失望的。

  那麼如何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適合出國呢?拋開經濟條件,我覺得當孩子具備了以下幾點能力時,基本上到了美國就會很快適應美國的學習生活。

  首先是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從心理角度可以承受遠離父母親人、獨自在異鄉生活學習的孤獨和壓力。從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夠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照顧好自己。如果孩子太過依賴父母,到美國無論是住在寄宿學校還是寄宿家庭,都會經過一段非常痛苦的分離期。比如説,有的學生在國內完全沒有打理過自己的生活,以至於到了美國連洗衣機都不會使用,在學校裏把烘乾機當做洗衣機,結果差一點引起火災。學生為此受到責備,也覺得心裏很無辜,覺得是被欺負了,鬧了幾天不肯去上課。

  其次是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到美國讀高中,首先要能在課堂上做到基本交流,聽懂課,能積極完成作業。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語言不過關,適應期長,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影響升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加權平均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GPA。

  有了語言的基礎,還要具備有效溝通的能力,如何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得清楚,有禮貌,讓人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跟同學或寄宿家庭相處的過程中,有效的溝通就更為重要。曾經有一個學生被寄宿家庭投訴説以自我為中心,沒禮貌等等。經過調查,其實這個學生是個在國內非常有禮貌的孩子,那為什麼到了美國就變得沒禮貌了呢?其實是英語沒有用好的原因,比如在請求幫助的時候,多用:Can you please...? Could you ...? Can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 ...?而不是用:Please drive me to school或者I want a banana等不具備商量色彩的表達。

  第三是適應能力。對於小留學生來説,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生活習慣的不同,飲食習慣的不同,沒有親人的陪伴,好朋友也不在身邊,在這種情況下,適應能力強的孩子,會更容易結交到新的朋友,並且能夠儘快跟周圍的人融洽相處。

  舉個很小的例子,關於早餐的。去年的一個學生,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個中産家庭作為寄宿家庭,但是沒幾天就投訴,寄宿家庭每天早餐都給她吃一種非常噁心的東西。我説是麥片加牛奶嗎?她説好像是,看著太噁心了,而且幾乎每天都吃,連點簡單的粥或麵條都沒有。我説那他們家的其他孩子吃什麼呢,她説也吃這個。其實這就是文化差異,飲食習慣不同。

  第四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其實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非常重要。對於小留學生來講尤為重要,因為在國外沒有父母督促,美國的老師也不會督促學生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就放鬆下來,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以至於打遊戲,上網聊天,從而導致成績不合格,而不得不轉學或者休學。

  可見,低齡留學其實是把雙刃劍,家長要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孩子們這幾種能力,這樣的孩子才能更加適應低齡留學,才能夠在小小年紀就充分享受美國教育的優勢和精髓,從而如虎添翼般享受更豐富的校園生活,實現進入名校的夢想。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