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80後批判80後:80後,懦弱的一代?失敗的一代?

2015年07月28日 09:12: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5年07月28日 08:05:07來源:北京青年報

  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曉”的讀者來信《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發表在《中國青年》雜誌上。甫一發表,即引發一場全國範圍內關於人生觀的大討論。2013年,一個名叫楊慶祥的80後年輕人發出了同樣“潘曉”式的追問,試圖在更廣闊內在的精神向度上接續那場未完成的討論。這篇名為《80後,怎麼辦》的文章刊登在由北島創辦的《今天》雜誌上,引發了新一輪年輕人的熱烈討論。在此之後,楊慶祥對自己的思考進一步整理,補充,近日《80後,怎麼辦》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北青藝評邀請著名作家閻連科、張悅然和作者楊慶祥一起討論一代人的困境與出路。

  80後的青春結束得太早 迅速進入萎靡中年

  北青藝評:10年前,“80後”這個群體是以一個“叛逆的寫作者”的概念進入討論視野的,今天我們再來談論“80後”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楊慶祥:10年前談80後,他們代表了一種叛逆或完全不同的審美趣味,我覺得背後其實是,不僅是中國,也包括整個世界對中國年輕一代的想像。所以韓寒、春樹、張悅然,郭敬明成為一個熱點。但是10年以後,那種叛逆的色彩在慢慢弱化,大部分80後在30多歲以後也開始慢慢融入一個生活秩序,甚至是文學秩序本身。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部分80後,基本就被遮蔽,慢慢再也不能發出聲音,可能還有繼續留下來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他們自己的寫作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閻連科:今天談到80後不是十年前昨天的80後了。80後這個概念出現是和文學聯繫在一起的。今天再説80後,社會學或者文化價值更大一點,遠遠超出文學的意義了。我們當年説的那些80後的領袖,在文學上開始式微。郭敬明,毫無疑問離文學漸行漸遠,韓寒也同樣是這樣,張悅然作品量也沒有以前大,總體受關注的程度在下降。但是,今天談80後已經遠遠超過文學的價值,有一代人文化的價值。

  張悅然:10年前80後主要是一種反叛形象,主要寫的是叛逆青春,那時候的80後肯定不需要《80後,怎麼辦》這本書。但是到了現在,變化非常大。我的問題在於這代人是不是變得太快了一點,好像青春結束得太早了一點,一下子就進入了一種很委頓的中年的狀態裏面。正是在這樣快速的消失當中,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停下來審視自己。

  北青藝評:造成一代人身上“早衰”和“否定性”消失的原因是什麼呢?

  閻連科:就那麼幾年時間,一代人迅速變得萎靡不振,迅速融入這個社會,迅速認同於這個世界,快得超出人們的想像。

  我發現很多人對80後有一個誤判。比如我們在10年前,15年前,説80後這一代人非常反叛,我那時候也覺得是那樣。今天想,這代人幾乎沒有反叛的地方。30年代,魯迅、郭沫若、巴金們那是真正反叛的一代人,丟掉老婆就丟掉老婆,丟掉孩子就丟掉孩子,説不要家庭就不要,那才是真正的反叛。

  49年之後,我們發現真正的反叛是我們的爺爺,他們真的是説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任何猶豫,説走就走,甚至説殺人就殺人了。後來再想你們的父親這一代人,不管是真正的反叛還是假的反叛,他也反叛,他説革命就革命,可以把父親、母親揭發出來,上山下鄉,不管父親同意不同意,扒著火車就到鄉村去了,就到青海、到西藏去了。但是,80後你幾乎看不到他們反叛在什麼地方。

  我們為什麼當時對80後會有那麼大的希望?任何一個時代的進步,其實都是靠下一代對上一代的反叛進步的,當然我們説要靠知識、文化、科學等等那些有頭腦的思想家、哲學家引導我們進步,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意識到,如果沒有下一代人的反叛,社會幾乎不可能進步。

  第二個誤判是,我們曾經認為這代人特別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你今天仔細去想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自我為中心更多是停留在物質上,比如説房子、車子、口紅、名包,我想要,我想買,父親母親幫著我買,但是找不到他們在精神上以自我為中心的地方。

  去年看《後會無期》,當時覺得,這個社會有巨大的吸引力,連韓寒這樣的人也把那一點自我為中心的精神完全融化掉、吸收掉了,完全像一滴水融入沙漠一樣,你不知道這滴水到哪去了。這滴水滴到大海裏你知道它還存在的,但是滴在沙漠裏你就知道這滴水已經不存在了。

  相對於50後、60後,80後是相當懦弱的一代人,懦弱到我們今天面對現實的時候,我們找不到80後的聲音了。80和90的孩子都完整讀完大學,但是讀過大學為什麼出現這麼懦弱的一代人?不能説完全沒有自主精神,但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種反叛精神,這些人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獨立,他們不是獨立思考的一代。

  看楊慶祥的文章恰恰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我終於有一個人,他把這一代人的問題集中地進行了梳理和思考,你可以不贊成,你可以反對他,但是這一代人站出來總結他這一代人,儘管裏面也有一些觀點我不一定那麼贊同。

  張悅然:我覺得80後這一代人身上本來確實是有一些叛逆的東西,為什麼説我們當時寫的東西會有那麼多的讀者,我覺得還是因為有共鳴的。現在回想起來不管韓寒、郭敬明還是當時很多其他作者,真的就是殘酷青春的東西,黑色負面蠻消極的東西,我覺得是那代人當時的需要。但是你看現在的年輕人的需要,就是暖男,就是心靈雞湯,現在如果説還是出來這樣的人,叛逆的角色,我還是在寫殘酷青春,實際上現在的市場已經不需要這樣東西了。

  為什麼閻老師對這一代人寄予那麼大的期望,是因為那代人身上肯定帶著一個否定的東西,但這個東西很快就被澆滅了。為什麼?那麼可能《80後怎麼辦》這本書是楊慶祥作為一個內部的經歷者,也是在研究這個問題,就是80後這個群體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或者他們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使他們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使他們失去了最初的那種可能鋒利的、尖銳的東西,使他們變成了現在溫和的,並且妥協的,極其適應體制的一代人。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北京青年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