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兩岸關係》專訪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

2013年06月09日 15:2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為了歷史的使命——訪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蔡武璋博士

臺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蔡武璋先生。(《兩岸關係》雜誌圖)

  台灣網6月9日消息 《兩岸關係》雜誌2013年第6期刊登了 《為了歷史的使命——訪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蔡武璋博士》一文,全文如下:

   近日,蔡武璋先生在井岡山考察。蔡先生是臺灣“一國兩制”研究會的發起人,我早有耳聞,於是提出了前往採訪的請求,很快得到了應允。在江西南昌滕王閣附近的凱萊大飯店,我與蔡理事長一行會合,彼此顧不得旅途勞頓,幾句寒暄後便直奔主題。

  蔡理事長向我介紹説:“這次協會一行20人到江西,有兩個主要內容:一是訪問井岡山,那是一個大家嚮往而又感到神秘的地方;二是考察吉水地區,開展交流活動。我們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熱烈歡迎……”

  蔡武璋先生是臺灣嘉義人,畢業于嘉義大學並獲得了農業博士學位。今年雖然年屆七旬,但神采奕奕,思路敏捷,話鋒剛健,看上去年輕許多。我一提及協會,蔡先生就感慨無限,打開了話匣。

   “一國兩制”——心靈之呼喚

  “我們‘一國兩制’研究協會是2009年11月14日經臺灣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我和其他30多位來自臺灣七個縣市的志同道合者是協會的核心發起人。經過4年的發展,協會現在已經擁有2000多名會員,總部在臺北,在高雄、臺中、宜蘭設有辦事處。”

  回顧成立協會的初衷,蔡先生侃侃而談:“協會定名‘一國兩制’,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是為了完成歷史賦予我們中華兒女的使命。我和大陸的接觸是20年前開始的。説句實在話,我對大陸的看法,有一個轉變的過程。當初到大陸,感覺是比較落後的。由於兩岸長期隔絕,在臺灣民眾中總有負面的聲音。這裡面有的是誤會,也有大陸亟待改進的地方。大陸改革開放之後,迅速崛起,速度令人驚訝,使我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希望,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曙光。大陸在進步,臺灣怎麼辦?還要把兄弟鬩于墻和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這種人間悲劇繼續演下去嗎?俗話説,順潮者昌,逆潮者亡。我認為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是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勢所趨。特別是香港、澳門回歸後,我認識到‘一國兩制’是社會制度變革與發展過程中的創舉,也是在不同制度下生活的民眾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方,所以,以自己的力量來推動海峽兩岸實現‘一國兩制’,成為我心靈之呼喚。”

  “一國兩制”,是兩岸關係中敏感的政治話題。一個以此命名的社會團體,無疑是對此表示擁戴和肯定。但是,蔡理事長也坦承:“協會成立以來,經受了許多抨擊與挑戰。臺灣是一個政治多元化的社會,一些持不同政見者,多次當面對我質疑,認為臺灣不可能實行“一國兩制”,即使強行實行也是對臺灣有害。每當這種場合,我都會據理力爭,給以有力的反駁。”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