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文學臺獨”批判》新書發佈會在京舉行

2012年12月24日 09:1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2月21日上午,《“文學臺獨”批判》(增訂本)新書發佈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台灣網 李丹 攝)

  台灣網12月24日北京消息 《“文學臺獨”批判》(增訂本)新書發佈會12月21日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范麗青等有關方面領導、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新聞界人士近70人出席。

  臺海出版社出版的《“文學臺獨”批判》(增訂本)一書(主編趙遐秋,副主編石一寧、謝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由海峽兩岸著名專家學者撰寫的批判“文學臺獨”的論文集。

  所謂“文學臺獨”,它以確立所謂臺灣文學的獨立性為價值取向,宣揚臺灣新文學獨立於中國文學之外,是一種不同於也不屬於中國文學的獨立的文學。“文學臺獨”是文學的“去中國化”,其要害是要削弱、摧毀主張統一的社會心理基礎,在精神上割斷臺灣同胞與祖國大陸的聯繫,抹除臺灣同胞的祖國意識和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記憶。“文學臺獨”與政治上的分離主義相互呼應、互為推手,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文學思潮。海峽兩岸文化界、文學界與教育界的多位著名專家學者,秉承民族大義與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多年來與“文學臺獨”展開了激烈論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重學理,直陳抨擊“文學臺獨”的荒謬與危害,從理論層面上重挫了“臺獨”的氣焰。

  《“文學臺獨”批判》(增訂本)分上下卷,150萬字,收入數十位海峽兩岸臺灣文學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的近百篇文章,是海峽兩岸批判“文學臺獨”的階段性成果總結與展示。

  《“文學臺獨”批判》(增訂本)一書從理論上界定和分析了“文學臺獨”的本質及其特點。陳映真《論“文學臺獨”》一文指出,幾十年來,“臺獨”運動假借臺灣文學論、族群和臺灣史論以及“命運共同體”、民族定義和歷史教科書等各種問題發表言論,千方百計宣揚在與中國大陸長期隔離的現實下,臺灣已經發展出一個在民族認同、文學特質、自我意識上都與中國完全不同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觀點;宣稱遠在達成“政治獨立”之前,臺灣的文學、文化就早已獨立。趙遐秋《“文學臺獨”的本質》一文指出,“文學臺獨”是“臺獨”在文學領域的表現。“文學臺獨”目的是使“臺獨”文化化、文學化,是“政治臺獨”一時無法實現而先行的“文化臺獨”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政治臺獨”的輿論準備。

  該書回顧了“文學臺獨”思潮發生和氾濫的歷史過程,以及“文學臺獨”呈現的主要問題。書中指出,民族分離主義的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的滲透與鬥爭,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即開始。“文學臺獨”論的發展,其實是“文化臺獨”論、“臺灣自主”論、“臺灣主體”論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學臺獨”的主要表現:一,宣稱臺灣新文學誕生之初,就是一種多源頭、多語言、多元化的文學。其中,中國新文學的影響遠不如日本等外國文學影響大。二,宣稱臺灣新文學的歷史發展,就是文學中的“鄉土意識”向著“本土意識”、“臺灣意識”、“臺灣文學主體論”的發展。三,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皇民文學”,為“皇民文學”招魂。四,為“臺灣文學”尋找“獨立”于祖國統一的漢語言文字之外的語言文字書寫工具,將漢語閩南次方言和客家方言説成是獨立的“臺語”,宣揚“臺語”書面化,另造“臺語文字”,創作“臺語文學”。五,以分離主義的文學史觀和方法,構建和寫作以“臺灣意識”對抗“中國意識”的“臺灣文學史”。“文學臺獨”的種種謬論,是要從源頭上和流變過程上割斷臺灣新文學和大陸新文學的血緣關係,遮蔽歷史,誤導青少年一代對臺灣新文學的源流、本質及史實的認知和認同;由美化“皇民文學”而美化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美化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文學臺獨”喧嘩的雜語,毒化民族感情和社會心理,從心智上摧殘統一的民族文化。

  該書還比較詳實地記錄了兩岸特別是臺灣島內以陳映真等為代表的作家、學者批判“文學臺獨”鬥爭的歷史。如曾慶瑞《新分離主義引爆的文壇統“獨”大論戰》《用本土自主性主體論對抗中國文學屬性——“文學臺獨”言論批判》等文章,回顧了陳映真等始終堅持臺灣文學的中國屬性的作家、學者以理性的思辯和戰鬥的激情,與臺灣文學界形形色色的民族分離主義毫不妥協地鬥爭的歷程和光輝的足跡,讀來相當令人震撼。

  與會者認為,《“文學臺獨”批判》(增訂本)的出版是適時之舉,該書所涉及的問題,值得海峽兩岸思想界、文化界高度重視和深思;該書對“文學臺獨”的批判,既高屋建瓴,也深入細微;該書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豐富的知識性、嚴謹的學術性和厚重的文獻資料價值。

  大家還認為,當前海峽兩岸關係正處於和平發展鞏固深化的階段。“文學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嚴重障礙,“文學臺獨”問題具有長期性、複雜性的特點,因此批判“文學臺獨”,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兩岸文學界責無旁貸,任重道遠。(台灣網記者 李丹)

 

《“文學臺獨”批判》(增訂本),臺海出版社出版。(台灣網 李丹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丹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