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地震週年青川行:逝者成追憶“棗樹精神”生生不息

2009年05月12日 06:3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棗樹村,5歲的尚鑫波正在聚精會神地給自家正在修建的房屋澆水,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體保持濕度。他身後是已經投入使用的新民居。 (台灣網 田雲鵬 攝)

  台灣網5月12日青川消息 一片蔚藍天空下,5歲的尚鑫波正在聚精會神地給自家正在修建的房屋澆水,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體保持濕度。屋邊街道上他的父親興致勃勃地看著兒子的一舉一動,不時叮囑兒子注意安全。青川縣黃坪鄉棗樹村村民忙碌的一天就此開始。

  “5.12”特大地震災害使棗樹村全村房屋、基礎設施全部受損。但地震後僅一年時間,該村農房、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等都得到了快速回復發展。當地受災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堅韌奮進,快節奏推進農房建設。目前,全村195戶農戶住進了自己堅固的新房,8月底前全村農房建設將全面結束。

  在村口,石光武經營的小便利店貨品齊全。這位在15歲便落下右手截肢殘疾的川北漢子,在地震後自己搭建起了過渡房,把小店經營了下去。

  村子的另一端,嶄新的二層小洋樓格外顯眼。房子的主人石光明昨天剛剛在新居中為女兒舉辦了婚禮,現場的喜慶氣氛還沒有完全散去,“歡迎貴賓”的橫幅隨著微風輕輕飄動。去年8月31日,當溫家寶總理來到棗樹村視察時,曾親手為這座房屋的地基加固鋼筋。屋頂上挂起一副長及地面的對聯“震後錦繡家全託福無疆大愛 如今幸福園要拜謝總理深情”

  也正是在這裡,溫家寶總理充分肯定了“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兩條鏗鏘有力的口號。“棗樹精神”應運而生,進而演變為鼓舞著無數災區群眾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的“青川精神”。

  告別棗樹村,汽車行進在川北的“十萬大山”之中,有些狹窄的路段還未修繕完畢,沿途有些顛簸,青山綠水快速地向身後倒退,目的地: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青川縣地處龍門山斷裂帶,是“5.12”特大地震中,列北川、汶川之後的第三個極重災縣——死亡4697人,失蹤124人,15489人受傷,全縣25萬群眾全部受災,全縣損失在500億以上。青川東河口山體崩塌,造成紅光鄉東河口村4個社、關莊鎮1個社780余人遇難。

  災難突如其來,山河變色,同胞罹難。為祭奠亡靈,再樹信心,重建家園,援建省浙江與青川共同打造了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並於去年11月12日完成一期工程開園。200多天來,來自境內外的近30萬多人次遊客,在這裡感受山崩地裂、人間悲情,激發大愛、關懷之情。

  遺址公園的廣場上,以“祭奠遇難同胞,感恩偉大祖國,自強奮進重建家園”為主題的專場音樂會剛拉開序幕。當莫扎特的《安魂曲》緩緩在公園上空緩緩奏響時,觀眾中已有人淚流滿面。這裡曾是一片被環抱在青山綠水中的幸福村落,如今卻被崩塌的山體掩埋在深至百米的地下。

  沿途而上,在“‘5.12’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紀念臺”前,一隊威武挺拔的武警戰士正在為明天的祭奠儀式綵排,步伐整齊,神情肅穆。他們身後不遠的地方,一些民眾正在通過焚香和燃放鞭炮的方式祭奠死去的親友。

  山腳下,正在演奏四川音樂學院專門為“5.12”週年紀念創作的交響樂《生命》。優美的旋律中,舞臺背景電子屏上“感恩奮進,走進青川”的紅色字體標語在青山中分外亮麗。  (記者 田雲鵬)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圖中此地海拔778米,被掩埋110米。背景中是川北民居中傳統的“穿鬥挑梁”殘骸,它們在地震後被樹立起來,紀念罹難的同胞。(台灣網 田雲鵬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