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北川行記:災難遠去 希望和信心永恒

2009年05月10日 02:5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5月10日綿陽消息 北川,從老縣城到縣城新址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一路坦途;北川中學,從開始重建到校長劉亞春“一流優質教育”的目標,需要六年左右的藍圖規劃。5月12日,“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一週年之際,北川新縣城與新北川中學將同時破土動工。災難遠去,希望和信心卻從未在人們心中消失。

  今日,天空放晴,一直下了兩天的綿綿細雨終於收尾。去往北川老縣城的路早已變為通途,道路一側山巒起伏,山體上地震造成的滑坡依稀可辨;另一側,災區民眾正在加緊重建,有羊頭圖騰的一座座嶄新羌族民居拔地而起。

  在北川的南大門,貓兒石“吉娜”羌寨的碉樓高聳在山坡之上。這裡已然煥然一新,“吉娜羌寨歡迎您”的標語甚是醒目。山坡上趁著週末來度假的遊客悠閒地散著步。在這裡,羌寨特色遊重新煥發出了她的魅力。

  北川老縣城距離吉娜羌寨15公里。“5.12”特大地震將這裡夷為平地。往縣城廢墟進發的道路兩旁,不時會看到前來憑吊的民眾,他們的目的地是建在能夠眺望北川縣城的望鄉臺,在那裏寄託對遇難親人和同胞的哀思。

  在望鄉臺上遠眺北川縣城,滿目瘡痍。這裡原本山清水秀,羌韻悠長,如今卻被大地震蹂躪得面目全非。望鄉臺上,祭奠親友的民眾悲痛含淚,望鄉臺下,北川縣城寂靜無聲。

  經有關部門的批准,全國網路媒體災區行的記者走入了北川老縣城。臨近看那些廢墟,更令人揪心。一年前,黑色80秒,同胞罹難,縣城被毀。將屆一年之際,我們走入這裡,為那些罹難的同胞默哀。司儀的聲音回蕩在山谷之中,我們還獻上了一捧黃白相間的菊花。花香竟引來蝴蝶在廢墟上翩翩飛舞。也讓我們的心情為之舒緩了些許。

  青山依舊在,將見證這裡的人們如何頑強地生活下去,如何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走出老縣城的途中,北川中學的地震遺址迎來我們這些從祖國四面八方聚集於此的網媒記者。去年5月19日,特大地震發生僅僅一週之後,北川中學就已經在臨時安置點復課。新北川中學將於今年5月12日破土動工,計劃在明年9月1日在新學校舉行開學典禮。

  “原來這裡的商業已經復蘇”,在老縣城外的道路兩側,商販們正在向遊客推銷著羌族特色的手工藝品:質樸而色彩豐富的羌繡、做工精美的牛角梳、羌族服飾和鞋帽,還有香噴噴的玉米酒,一個個攤位連續百餘米。胡錦濤總書記與溫家寶總理到災區慰問群眾,指揮抗震救災的影音和圖像資料成為熱門商品——“地震撼不動運籌帷幄的主心骨”,“你在我們身邊,我們在你心裏”,災區群眾以這樣的詞語表達著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在離老縣城不遠處,有一座寓意“和諧、平安之寨”的“卓卓羌寨”,在地震後重生,今年春節期間,共接待境內外遊客20余萬人。

  5月12日,特大地震發生一週年之際,北川新縣城將破土動工。新址位於綿陽市安縣永安和安昌兩鎮東側兩公里處,這裡地勢平坦,四週低山丘陵環抱,安昌河自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自然條件極佳,非常適宜城鎮建設。站在工地邊際一眼望去,心胸頓時開闊。

  “永昌鎮”寓意著永遠昌盛——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為北川縣城新址命名。

  通向工地的臨時道路,堅固的路基承載著來來往往的大型工程車輛。一些工人在這裡揮鍬鋪撒碎石維護道路,他們身後是“一定要把北川建設好”的巨型標語牌。它與道路另一側“新北川 新夢想 新飛翔”的標語牌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座通往新北川“永昌鎮”的雄偉大門。  (記者  田雲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