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5月11日廣元消息 在四川省廣元市各地,災後重建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劍閣縣劍門關鎮,劍門關依然雄峻,重振旅遊工程正在順利進行;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利州區在澳門特區政府的援建下,正在重新煥發著光彩。
劍閣縣:“蜀道難”成為歷史
汽車行進在通往劍閣縣劍門關鎮的山間公路上,兩邊青山掩映,道路起伏扭轉。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劍門關就位廣元市劍閣縣城北30公里處。去年的“5.12”特大地震使這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遭到重創。劍閣縣旅遊業遭到嚴重破壞。
據劍閣縣旅遊部門負責人介紹,“5.12”特大地震使劍閣旅遊業遭到嚴重破壞,全縣受損景區7個,受損面積達100%。旅遊業功能設施受損嚴重。旅遊管理機構設施遭到破壞。旅遊行業受災情況面大。
“為加快旅遊業的災後恢復重建,我們按照四川省的一些部署,迅速實施了‘重振旅遊工程’”。該負責人説,目前,劍閣縣有13個旅遊災後恢復項目列入國家投資計劃。同時,以四川打造劍門蜀道三國文化旅遊精品路線為契機,構建劍門關景區進出交通大網路,為劍門關景區的開發創造良好的區位條件。
據介紹,去年11月5日,在地震發生後半年,全長58.6公里、投資5000萬元,橫貫劍閣縣南北的劍南公路竣工通車。2009年3月6日,全長1350米,總投資4700萬元的國道108線劍門關隧道歷經800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正式竣工通車。這為劍門關景區的開發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2008年,劍閣縣利用黑龍江省援建資金6000萬元,實施了劍門關古鎮改造的一期工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如今,這裡已不再見李白詩中那難比登天的險道,劍門關卻依然雄偉。
利州區:重建融入澳門同胞大愛
利州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杜甫、白居易等許多文人名士,都曾慕名尋訪過利州並留下了大量題咏碑刻。這裡物産豐富,風光旖旎秀美。這裡區位優勢獨特,自古為西部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中心,素有 “巴蜀金三角”之稱。
然而,一年前的那場地震災難,卻讓這裡位列國家確定的51個重災縣中的第13位,災情在廣元市僅次於極重災區青川縣。
“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據利州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區重建項目總投資384.8622億元。在沒有納入國家安排的省對口援建的情況下,該區積極多方爭取外援,成功爭取澳門特區政府援助項目,爭取落實了紅十字會等社會各界的一批援助項目,有力地保障了全區重建順利推進。
在利州區的災後重建中,融入了澳門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澳門特區政府首批援建的17個項目,涉及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文體設施和民居設施5個領域。而惠及全區10個鄉鎮、1.4萬農戶,援建金額達3.08億元的“愛心民居工程”則最先啟動。
按照利州區的重建規劃,力爭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房重建和城鎮受損房屋維修加固;明年5月前基本完成城鎮受災群眾住房恢復重建;明年春季中小學生全部在永久性校舍上課。
如今,利州區的災後産業重建已經初見成效,推進實施了一批産業恢復重建項目,引進並開工建設了投資3.2億元的高力水泥生産線等項目。生産自救順利開展。
南北朝時期,西魏大將軍尉遲迥將此地命名為“利州”,意為“順利”之意。如今,站在嘉陵江邊眺望,這座“北川門戶”繁榮依舊。 (記者 田雲鵬)
[ 責任編輯:田雲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