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北川中學:重生之路還在繼續 相信自己放眼未來

2009年05月10日 00:0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川中學的學生正在進行體育運動。北川中學師生目前被臨時安置在長虹公司的培訓中心,共有61個班3082名學生,教師210名。新北川中學的建設將於今年5月12日開工,明年9月1日,將在新學校中舉辦開學典禮。(台灣網 田雲鵬 攝)

  台灣網5月10日綿陽消息 在校長劉亞春的規劃藍圖中,重建後的北川中學,將能夠容納5300名學生,擁有350名左右的教師,他希望重建後學校能夠為北川和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

  雖然是週末,但臨時安置點內仍然有不少的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學生們的生活很陽光,”劉亞春説,學校師生在過去一年時間裏面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形成了良好的校風,“自強不息,奮鬥不止。”

  在學校的主教學樓體上,“感恩祖國,自強不息”的紅色字體,顯得格外顯眼。在操場上,同學們爽朗的笑聲不時傳入耳中。籃球場上,兩個班級的男生正在舉行籃球比賽,攻守交鋒,熱火朝天。

  北川中學師生被臨時安置在長虹公司的培訓中心,共有61個班3082名學生,教師210名。新北川中學的建設將於今年5月12日開工,明年9月1日,將在新學校中舉辦開學典禮。

  劉亞春表示,從抗震救災到災後重建,北川中學一直都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巨大關懷。“這次學校的重建凝聚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凝聚了海外華人華僑和社會各界的愛心”。整個規劃設計本著“安全、實用、節約、現代化、國際化”的基本原則在進行。而作為校方,也給設計提出特殊要求——盡可能節約學校的運作成本,將這筆資金節省下來作為對教師的獎勵和激勵。

  談到師資,劉亞春認為目前學校的教師缺口還很大。但受到客觀條件所限,大量引進優秀教師又顯得力不從心,對此,劉亞洲計劃用三年時間補足教師人數,並通過組織培訓和派出學習使骨幹教師隊伍大幅度增加,使教學品質上一個臺階。

  “使骨幹教師的數量足夠”是劉亞春的一大發展目標。所謂足夠的概念就是在350名左右的教師中,骨幹教師不少於150人,“比較好的狀態是達到50%”。

  愛護學生責無旁貸。北川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家庭都是地震受災戶,為了減輕學生和學生家庭的負擔,在地震發生後的一年中,北川中學免除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費用。而教師的補貼和津貼,則來自有關部門安排的專項資金。

  在北川中學,特殊學生群體得到了關愛與照顧,劉亞春説,四川省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對學校的孤兒和傷殘學生進行專項補貼,孤兒每月600元,終身補貼,傷殘學生則按傷殘等級每月發放800元到300元不等的補貼。

  北川中學重建的另一個重要命題是精神和文化的重建。北川作為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羌族文化傳承在學校重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劉亞春説,學校在發展整體考慮當中,也在想辦法構建一些平臺打造羌族文化特色,這些工作剛剛起步,任重道遠。

 

  傍晚時分的北川校園,讓人感到安靜祥和。一個坐著輪椅的女孩,與其他同學一起在校園中“漫步”。在主教學樓的一側,綿陽師範大學的師生正在為援建北川中學進行《愛在北川學子吟》的義賣。記者也買了一本。翻開扉頁,溫家寶總理當初在學校黑板上的題字“多難興邦”蒼勁有力。這本書記錄了74名北川中學師生在地震中的親身經歷,劉亞春校長在前言中寫道:“重生之路還在繼續……相信自己,放眼未來……”  (記者 田雲鵬)


 

 

綿陽師範大學的師生正在為援建北川中學進行《愛在北川學子吟》的義賣活動。(台灣網 田雲鵬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