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走近毛澤東

2013年12月23日 2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當然猴氣的東西也有很多,“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戰地黃花分外香”。這些陰柔之美、婉約之聲,在毛澤東詩詞裏面,俯拾皆是。

  第二,他是一個書法家。毛澤東的書法脫胎於懷素的狂草,自成一家。我不懂書法,但知道一個事實,就是當今中國越有文化的地方,毛澤東的題字就越多。比如大學的校名,比如報紙雜誌的報頭、刊名,等等,不勝枚舉。

  第三,當然,我們更知道,他是一個思想家。據粗略統計,已經公開出版的毛澤東著作,加起來有2000多萬字。一個人一生給後世留下2000多萬字的作品,這能不能算一個思想家?

  第四,是他留下的毛澤東精神。特別是在權勢權威面前不屈服、不低頭、不認輸的精神,在當今的國際國內大環境裏,尤其值得提倡。

  我們中國人評價一個人,喜歡講文治武功、文韜武略。文治,他有;武功,他也有。從這樣一些事實來看,我們可以説,毛澤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領袖,一個當之無愧的英雄。

  當然,要用這樣一個標準來評價毛澤東,還有一些東西不能回避,那就是他也犯過一些錯誤。

  大到歷史性的錯誤,如發動“文化大革命”;

  中到決策性的錯誤,如發動“大躍進”運動;

  小到個人作風方面的錯誤,如晚年一度接受個人崇拜,聽不進不同意見,犯了主觀唯意志論的錯誤,等等。

  第三個評價體系,就是“不以得失論英雄、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就是要跳出當下、縱觀歷史,或者説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和時代的前沿去進行評價。從這個高度,可以獲得更加廣闊的視野,而不是拘泥于一時一事的得失與成敗。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先行者 

  還以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實踐為例。如果不以成敗得失來論的話,我們應該怎麼來認識和看待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這裡我想借用毛澤東對孫中山的評價。毛澤東曾經稱讚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借用毛澤東對孫中山的這一評價,我們也可以説,毛澤東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先行者。

  那麼,作為先行者,他跟別人有什麼不同?我想至少有四個不同:即他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想過一些同時代人沒想過的事情,看到了一些同時代人沒有看到的問題,做過一些前人沒有做過的探索,當然,他也就犯過一些前人沒有犯過的錯誤。包括前面講到的大、中、小的錯誤。

  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想過、做過的事情無非是:中國的經濟建設如何來搞,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領導經濟建設的黨該怎麼來抓,如何確立中國大國的地位,當然,還有如何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等等。

  以確立新中國的大國地位為例,很重要的一戰就是抗美援朝。為什麼當年黨中央的決策那麼難,黨內的分歧那麼大?就是因為人們的看法不同、意見不一。毛澤東之所以最後下決心去打,就是因為他看到了一些戰爭背後的東西,看到了這一仗對確立新中國大國地位的重要意義。再比如説兩彈一星,在那樣困難的年代,下定這樣的決心,去做這樣的事情,對確立新中國的大國地位,也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説,在新中國的建設上,毛澤東想過一些別人沒有想過的問題,看到了一些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作過一些別人沒有作過的決策。在黨內,他經常強調領導幹部要看得到、抓得起、放得下。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