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走近毛澤東

2013年12月23日 2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從一五計劃開始,實際上就是照搬了蘇聯計劃經濟的那一套。這些計劃下去了,就要執行,長此以往,各種條條塊塊也就形成了,甚至森嚴壁壘。這個時候要想輕易改變,就很容易出問題,會牽動全局,甚至會導致整個經濟計劃的中斷。後來的“大躍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也是一個慘痛的教訓。所以在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總結説,我們對於搞經濟建設的規律還沒有完全的把握,想得太簡單,有一些思路和想法,但是怎麼和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在這些方面,辦法不多。“社會主義建設,從我們全黨來説,知識都非常不夠。我們應當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積累經驗,努力學習,在實踐中逐步地加深對它的認識。”應該説,這些總結還是很深刻的,説到了點子上。

光明講壇:走近毛澤東

  紅軍長征路線圖 資料圖片

  也正是在這個反思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好的思路。比如説鄭州會議以後,提出舊賬一定要算,反對剝奪農民,強調要講商品法則,主張價值規律要遵守,甚至提出要大力發展商品生産,認為“商品生産,要看它是同什麼經濟制度相聯繫,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繫就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産,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繫就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産”。

  如此説來,計劃經濟的東西,也不能完全説是毛澤東堅持的最後底線。如果有合適的環境和條件,他也會對計劃經濟做一些重要的改變,甚至有可能會接受市場經濟的一些東西。可惜他那個時代沒有這樣的條件。

  那麼究竟什麼是他堅持的最後底線?是公有制嗎?

  很多人説毛澤東喜歡一大二公。確實,他説過人民公社的好處就是一大二公。但是如果説這就是他堅持的最後底線的話,也不儘然。過渡時期的時候,他説五种經濟成分並存,盡人皆知。過渡時期完成以後,他又説過:“我們消滅了資本主義,還可以發展資本主義”。

  其實在鄭州會議以後,關於所有制的問題,毛澤東反反覆復一直在思考。兩次鄭州會議,他思考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以什麼為基礎的問題。思考的結果,逐步提出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並寫入了他主持制定的人民公社60條,此後10多年一直沒有變。

  那麼在所有制問題上,毛澤東的底線究竟是什麼?我認為,這個底線,説白了就是不能包産到戶,不能“三自一包”。

  為什麼不能?是因為他認為包産到戶,最後必然導致兩極分化。所以他説“如果全部鬧單幹,或大部分鬧單幹,我是不贊成的”。由此説來,不能包産到戶,不能兩極分化,實際上這才是毛澤東最後的底線。在他看來,如果兩極分化,那麼我們過去辛辛苦苦換來的革命果實就喪失了,老百姓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資本主義就要復辟,就會變成修正主義。無疑,這是他那個時代的認識局限。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