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瞭望:思想不能疲 勁頭不能松 措施不能軟

2013年12月22日 10:23 來源: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12月23日出版的第51期《瞭望》新聞週刊將發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思想不能疲 勁頭不能松 措施不能軟》。全文如下:

  思想不能疲 勁頭不能松 措施不能軟 

  文/慎海雄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聽取河北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體情況彙報時指出,抓整改要動真碰硬、攻堅克難,上下協力、加強聯動,持續用勁、步步為營,不達目的不罷休。無論班子整改還是個人整改,都要嚴明責任,加強監督,確保兌現承諾,立了軍令狀就要看結果。總書記強調,對提出的目標,都要分清輕重緩急,從實際出發進行細化和量化,然後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加以實施,使措施和目標配套,把目標要求落到實處。長效機制一定要起作用,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各部門將教育與實踐相結合,邊整邊改、標本兼治,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黨風政風之變,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之威力。豪華場所門口“官車”排隊的場景不見了,明目張膽的吃拿卡要收斂了,形形色色的會員卡清退了……長期以來飽受群眾詬病又久治不愈的諸如吃喝風、講排場等頑癥痼疾,正在迅速得到有效遏制。在第一批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單位進入整改落實的攻堅時刻,習總書記明確要求抓整改要動真碰硬、立了軍令狀就要看結果,強調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這是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取信於民、力求長效的有力保證,也為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重要指引。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作風問題具有反覆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經常抓、長期抓。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幹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在教育實踐活動整改階段,我們必須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堅持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咬住“四風”問題不放鬆,一項一項整治、一個一個攻堅,以長效機製作保障,堅決做到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

  思想不能疲,就是要在思想上時刻保持高度警覺和清醒,防止麻痹疲沓的情緒抬頭。進入整改落實環節後,有的幹部認為班子和個人對照檢查材料通過了,民主生活會開過了,整改承諾也公佈了,活動告一段落了,終於可以“歇一口氣”“不必繃得太緊了”。有的地方和部門對整改落實不上心,滿足於翻翻書面材料,自以為各個環節從形式上“無可挑剔”就萬事大吉了,至於整改是否抓到了要害、群眾是否滿意,“下回分解”卻無解。如有的群眾反映,在少數地方和部門,作風整改方案空洞、目標含糊、措施簡單,甚至是整整表面、擺擺樣子,下下“毛毛雨”。建章立制上也不舉一反三、從制度上亡羊補牢,而是虛晃一槍,將教育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收集一些,編成一套包羅萬象的“禁止指南”糊弄一把就了事。

  殊不知,整改落實就是實踐。抓整改貴在嚴,要確保整改落實不變味、不“擺樣子”,就必須從思想上根除疲沓、厭倦的苗頭。整改哪些問題、採取哪些措施、建立哪些制度,都要具體實在、有板有眼,尤其要抓住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集中解決,強力推進、取得突破,並建章立制,防止反彈。那種偷工減料、虛與委蛇的所謂整改落實,顯然是與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相背離的,必須加以糾正,不上正軌的決不放行。

  勁頭不能松,就是要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不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始時,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普遍比較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也比較高。但隨著活動進入整改階段,需要真刀真槍硬碰硬時,有些同志的勁頭有些鬆懈了。因為查擺出來的問題要整改糾正,有些方面很可能觸及本人和“小團體”的利益。於是,在實質性的利益問題面前,有的幹部鬆勁了、退縮了、妥協了,整改措施變成了“霧裏看花”“水中望月”,根本沒有落到實處,群眾期盼的結果實際上成了光打雷不下雨的“幹吆喝”。這種問題,不僅折射出有些同志不敢擔當的精神狀態,更暴露出有的黨員幹部為民務實清廉思想的淡漠。在整改階段,決不能任其矇混過關。

  措施不能軟,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出實招、出硬招,對五花八門的“四風”問題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能給任何不正之風以空間。當前,我們要注意那些“風過草抬頭”的“四風”新變種。從目前情況看,各地在反“四風”工作中,抓細抓早,敢於亮劍,那些明目張膽的頂風作案已經大為收斂。但有群眾反映,一些“四風”新變種有所抬頭。比如有的電商發明的“代金卡”,發個短信就把禮收了,變成了隱秘的“拇指腐敗”,而且難以監管;高檔酒店不大看到公款消費了,而個別隱秘會所卻熱鬧起來了。對於這類變種,我們要在群眾的監督支援下,及時出臺完善相關措施,紮緊制度“籠子”。

  《詩經大雅》有一警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説,基本上沒有不善始的,但能善終的就比較少了。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就感悟到了做事善始善終之不易。而我們共産黨人是最講認真、最講堅持到底的。思想疲、勁頭松、措施軟的問題雖然只是個別地方和部門的苗頭,卻暴露了一些黨員幹部黨性修養不純、私心雜念作怪的問題。説到底,還是在於有的同志作風建設上出現了偏差,而這,正説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對此,我們一定要旗幟鮮明,絕不容許僥倖心理和闖關思想干擾教育實踐活動,務求成效不打折扣。

  群眾路線最終是實踐問題,實踐群眾路線最終是為了夯實執政基礎。諸葛亮有句名言:“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古月照今人,民情民意,民心所向,永遠是觀察治國理政的晴雨錶。我們黨的宗旨決定了我們不容許那些熱衷於搞形式裝門面卻“不恤民困、不知下怨”現象的發生。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反“四風”問題上,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以嚴格的責任制抓整改,強化問題導向抓整改,切實做到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