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世界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中國未來發展路線圖

2013年11月09日 07:5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海外人士普遍認為,本次全會是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將為中國未來發展繪就新的路線圖。

  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説,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新決策將為中國指引一個積極和持久的發展方向。他預計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會涉及市場能動性、擴大中小企業機會、提高資本分配效率、改善消費和投資間的平衡等。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研究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説,“中國夢”構想回應了社會對政府的訴求。中國將深化改革,構建社會公平,消除收入不均所導致的社會壓力。

  法國著名漢學家萊昂內爾韋龍指出,中國在過去30多年中的發展顯著改善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水準,但也造成不同地區、不同類別民眾發展和生活的差異。現在,中國民眾的期望發生了改變,人們對打擊腐敗等有了更高要求,這方面的改革進程十分迫切,需要作出深層次的轉變。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多麗斯費舍爾説,多年來,改革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更多積極信號,為中國發展注入新動力。

  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瀨口清之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將通過這次大會向外界表明深化改革的強烈決心。中國面臨眾多改革課題,比如國有企業改革、克服産能過剩、推進金融自由化、縮小貧富差距、改善環境、反腐敗等。這些課題既要分輕重緩急、也要視改革難易程度而循序穩步推進。

  越南社會翰林院中國研究院院長杜進森認為,中國共産黨將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作出重要決定。新的突破將為解放生産力提供更多動力,有助於激發社會創造力,對解決貧富差距、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處理發展與穩定關係等具有積極意義。

  以色列中國問題專家亞歷山大佩澤夫納認為,為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國政府應繼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以及各區域均衡發展,應更多著眼于促進國內消費,增強消費者信心,併為快速工業化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尋找答案。此外,中國應加大財政系統改革力度,確保經濟順利進入成熟的發展階段。(完)(參與記者:孫浩、賀穎駿、鄭斌、胡小兵、馮武勇、楊威、章建華、楊志望、范小林)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