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小産權房“頑癥”難治 三中全會能否將其“轉正”?

2013年11月08日 09: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11月8日電(房産頻道 張玉璽)近期,關於“小産權房‘轉正’”的呼聲再起。究其原因,在一份提交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及“對已經形成的小産權房,按照不同情況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收入,有條件轉正。”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本週六召開,人們屆時或可撥開這一迷霧。

    小産權房長期以來處境尷尬。它是在農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産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委會頒發。這種房沒有國家發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備案。

    為何明知有風險卻“偏向虎山行”?業內認為,小産權房的難以禁止甚至不斷擴大,最大推手是讓人難以承受的高房價。由於少了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小産權房的價格一般是商品房價格的1/3至1/2。在低廉價格的誘惑下,一些中低收入者不惜冒險一搏。

    在近期披露的一份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改革方案中提出,在規劃和用途管制下,允許農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平等進入非農用地市場,收縮政府徵地範圍;對已經形成的小産權房,按照不同情況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收入,有條件轉正。

    對於小産權轉正,專家們有褒有貶。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認為,小産權房轉正令土地供應主體增加,打破政府壟斷局面,可以平抑房價和地價。但對於已建起來的小産權房,其流通到市場對房價影響不大。

    “小産權房新增量如果允許入市,那會對樓市有天翻地覆的影響,但現在是解決存量的小産權問題。”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如果存量小産權房入市補交的土地差價與市場價差不多,那就不會對現有樓市産生影響。

    北京大學房地産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對小産權房的處理不應該“一刀切”。該補繳的就得補繳、該補辦的必須得補辦,使得購買小産權房付出的代價和購買商品房的代價相差不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

    經濟學者馬光遠指出,小産權房“轉正”難度非常大,因為涉及到土地的問題、城鄉二元的問題、農民土地的收益問題,包括地方政府對於土地與市場的壟斷問題等,矛盾非常大,問題非常多。但未來小産權房獲得合法身份也是一個必然的事。

    而小産權房的“命運”究竟如何?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答案或能揭曉。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