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在北京開幕

2013年04月09日 19:1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錢小芊在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在北京開幕

  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今天(4月9日)在北京開幕。此次論壇以“對話、溝通、理解”為主題,來自中國和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學術機構和知名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將圍繞網際網路發展治理進行對話交流。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錢小芊,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代表中美雙方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演講。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尚冰、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胡啟恒,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微軟公司CEO資深顧問克瑞格蒙迪分別致辭。

  錢小芊在題為《加強對話增進互信 共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在過去的一年多裏,中國網際網路繼續保持積極發展態勢,網路應用快速增長,移動網際網路迅速崛起,網際網路在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中作用凸顯,網路互動交流更加活躍,傳統媒體向網際網路拓展步伐加快,網路正能量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網際網路以更加迅猛的勢頭融入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領域和關鍵行業。中國立足於中國國情、立足於中國當前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積極學習借鑒他國經驗,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之路。同時,中國政府積極參與網路全球治理,提出了網路主權原則、平衡協調原則、必要治理原則、和平利用原則、公平發展原則和國際合作原則等一系列主張。

  錢小芊強調,網路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駭客攻擊日益嚴重,成為全球網際網路一大公害,需要合作應對。中國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網路駭客行為,中國政府反對網路攻擊行為的原則和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網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中美關係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中美兩國在促進網際網路發展、維護網路安全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有著共同責任,應該進一步建立信任、建立信心,凝聚共識和力量,努力排除和減少各種干擾,增進兩國間維護網路安全的戰略互信,擴大兩國網際網路領域的互利合作,拓展網際網路治理的交流協作機制,推動兩國網際網路領域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向前發展。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尚冰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持續快速和健康科學發展,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網際網路産業格局已初步形成。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和資訊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實施“寬頻中國”戰略,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技術、業務、産品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創新體系,促進網際網路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深化應用。胡啟恒在致辭中指出,目前,各國各地區都在大力支援本地網際網路産業的發展並努力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模式。對話增進溝通,溝通促進理解,理解有助於縮小距離。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作為行業組織願意繼續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斷推動中美網際網路業界在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相關問題上的互相了解和借鑒。

  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微軟公司CEO資深顧問克瑞格蒙迪就網際網路治理、資訊自由流動、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分別發表了意見。羅伯特霍馬茨積極評價了中國在網際網路許多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表示美中兩國在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方面的合作有巨大潛力,雙方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對抗,美方將繼續加強與中國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合作,包括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可持續對話,增加交流的頻度深度。希望兩國在互利共贏基礎上,採取建設性措施,共同解決網際網路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

  在為期一天半的論壇期間,中美兩國與會代表將圍繞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治理、網路文化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美國國務院、資訊産業機構、資訊技術産業理事會、亞馬遜公司、思科公司、戴爾公司、eBay公司、谷歌公司、英特爾公司、臉譜公司、印第安那大學等美國有關部門、網際網路企業和研究機構代表,我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外交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商務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等單位代表,北京、廣東、山東、四川等地網際網路信息辦代表,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路電視臺、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百度網、奇虎360等網際網路業界代表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專家學者等,共230余人參加了論壇開幕式。據了解,此次中美雙方參會人數超過了往屆。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