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錢小芊在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2013年04月09日 19:1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錢小芊在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在北京開幕

  4月9日下午,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錢小芊在論壇開幕式上作了題為《加強對話增進互信 共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的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加強對話增進互信

  共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

  ——在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013年4月9日)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 錢小芊

  尊敬的羅伯特霍馬茨副國務卿、駱家輝大使、蒙迪、加菲德先生,尊敬的尚冰副部長、胡啟恒理事長,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中美網際網路論壇自2007年底創辦,到現在已經歷六個年頭。六年多來,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這個論壇不斷成長,在促進中美網際網路領域交流與合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兩國網際網路業界的新老朋友相聚在北京,濟濟一堂,共同出席第六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我代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對各位出席本屆論壇表示歡迎,對為本屆論壇乃至歷屆論壇的成功舉辦付出辛勤努力的中美兩國有關部門、機構和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本屆論壇以“對話、溝通、理解”為主題,反映了兩國網際網路業界加強交流與合作的共同願望、共同心聲,以及對如何推動中美網際網路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共同認識,相信本屆論壇將給中美網際網路交流與合作帶來新的活力、新的推動。

  在過去的一年多裏,網際網路在中國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網民人數進一步增加,應用水準進一步提高,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網際網路以更加迅猛的勢頭融入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關鍵行業和重要領域。回顧一年多來,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網路應用保持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在資訊獲取、文化生活、電子商務、交流溝通等方面的應用穩步增長,新産品加快普及。特別是微部落格、微信成為發展最快的網際網路應用,截至去年底,中國微部落格用戶規模達到3.09億,微信用戶規模達到3億。近兩年,電子商務在中國擴張迅速,越來越多的商家在傳統銷售模式外大力開拓網路渠道,網民也越來越熱衷於網路購物。據統計,2012年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2.42億,比2011年增長了24.8%;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8.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1年增長了27.9%。電子商務在推動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是移動網際網路迅速崛起。隨著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和無線網路技術的不斷升級,移動網際網路在中國蓬勃發展。截止去年底,中國手機網民數量達到4.2億,佔網民總數的74.5%,比2011年增長了18.1%,並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手機已經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不論是城市白領還是進城務工人員,大都通過手機刷微博、發微信、逛網店,手機上網成為社會時尚。去年,中國的手機微部落格用戶達到了2.02億,佔全部微部落格用戶的65.6%;網民使用手機進行網路購物的用戶數是2011年的2.36倍,手機團購、手機線上支付、手機網上銀行等手機移動應用用戶比2011年都增加了80%以上。移動網際網路使隨時隨地上網成為現實,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三是網際網路在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中作用凸顯。近年來,中國政府致力於通過網際網路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鼓勵、大力推動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開設政府網站和政務微博,提高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目前,中國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賬號數量超過17萬個。網際網路為中國政府和民眾溝通交流搭起了新的橋梁和紐帶。政府通過政府網站和政務微博及時發佈政務資訊,徵詢網民對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見,促進了政府工作的公開透明。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就政府工作表達意見建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各級政府重視網上反映的社會問題、民生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改進政府工作,解決反映的問題,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

  四是網路互動交流更加活躍。中國網際網路一直保持著很高的互動交流程度,特別是隨著微部落格、微信等社交網路的快速發展,更多的網民參與網上內容創造。據對中國最有影響的10家網站統計,網民每天發表的論壇帖文和新聞評論達300多萬條,每天發佈和轉發的微部落格資訊超過2億條。網際網路為人們傳遞和獲取資訊、增進彼此交流、表達意見建議搭建了新的更大平臺。

  五是傳統媒體向網際網路拓展步伐加快。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在中國依然是最具權威、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積極適應媒體格局的新變化,大力發展新興媒體,加快推進報網融合、臺網融合。近年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創辦的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路電視臺等網站迅速崛起,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成為中國網路媒體的中堅力量。傳統媒體積極運用微博等新業務,開設法人微博或官方微博,大力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自去年7月份上線至今年3月底,短短八個月“粉絲”量就迅速達到1058萬,成為中國第一個千萬級的媒體微博賬號。傳統媒體向網際網路領域拓展,既為傳統媒體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繁榮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六是網路正能量不斷推動社會進步。去年以來,“最美媽媽”、“最美司機”、“最美醫生”、“最美教師”等一個個“最美”人物在中國網際網路傳播放大,在全社會激蕩起一股向美向善向上的強大正能量。今年中國農曆春節期間,中國網際網路上發起了“溫暖2013春節回家順風車大型公益行動”,網民借助網際網路平臺提供或獲取搭乘順風車的資訊,有27萬多人參與,5000多人獲得幫助踏上了溫暖的回家路。在中國,網際網路不僅僅是資訊傳播的大眾工具,也日益成為傳遞和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了解這些特點,有助於了解我們在網際網路領域正在經歷什麼。中國網際網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一是網際網路發展應用整體水準需進一步提升,以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網路誠信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網路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儘管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資訊化建設,網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數字鴻溝不斷得到彌合,但網際網路發展不夠均衡,網路應用結構還不盡合理。三是違法有害資訊和網路犯罪,包括傳播淫穢色情、網路謠言等違法有害資訊和網路暴力、網路欺詐、網路賭博等網路犯罪,嚴重危害社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四是網路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近年來,中國政府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堅持法律規範、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公眾監督、技術保障相結合,大力推進網際網路依法治理,努力營造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網際網路環境。去年12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把規範網路活動、管理網路社會、保護公民資訊納入了法律框架。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依法治理網路淫穢色情和網路謠言等專項行動,大力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推動網際網路企業加強自律,暢通公眾舉報渠道,網路環境得到凈化,網路生態明顯改善。

  自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我們立足於中國國情、立足於中國當前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同時積極學習借鑒他國經驗,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之路。近二十年來,中國政府致力於通過網際網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社會民主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致力於加強網際網路法制建設、依法維護網路空間秩序、依法維護網路資訊自由安全流動,致力於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對話與合作、與其他國家一道共用網際網路發展之利和共同應對網際網路帶來的挑戰。同時,我們在網路全球治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張,這些主張包括:網路主權原則,就是一國境內的網際網路屬於國家主權管轄範圍,各國的網際網路主權應受到尊重和維護;平衡協調原則,就是包括資訊自由流動與網路安全的平衡協調、網路使用者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協調等等,不應被偏廢;必要治理原則,就是發揮政府、服務提供者和網路使用者等各利益相關方的作用,創造安全可信賴的網路環境,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使人人能更好地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益處;和平利用原則,就是各國不應利用網路技術和資源對他國實施攻擊;公平發展原則,就是主張建立在聯合國框架下的多邊、透明和民主的國際管理機制,充分反映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消除數字鴻溝;國際合作原則,就是在平等互利、責任共擔的基礎上,共同促進網際網路的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路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駭客攻擊日益嚴重,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的一大公害。中國網際網路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技術創新和安全防護等方面與網際網路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面臨駭客攻擊的嚴重威脅,是世界上駭客攻擊的主要受害國之一。據中國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數據顯示,僅今年1、2月間,就有6700多臺中國境外的木馬或僵屍網路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的190余萬台主機,5320多臺境外主機通過植入後門對中國境內11420個網站實施遠端控制。中國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網路駭客行為,中國政府反對駭客攻擊行為的原則和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網路空間軍事化,向別國發起網路攻擊,既違反中國的現有法律和網際網路政策,也有悖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道德準則。

  網路空間安全是全球性問題。越是全球性問題,越需要合作應對。中美兩國在促進網際網路發展、維護網路安全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有著共同責任。在這方面,我們應該進一步建立信任、建立信心。前段時間,一些人炒作所謂“中國網路威脅論”,這實際上是過去種種“中國威脅論”的新的翻版,同樣沒有什麼事實根據。在加強網際網路治理、應對網路安全挑戰上,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對話增進了解與信任,開展交流與合作,反對沒有事實根據的猜疑和指責。

  女士們、先生們:

  去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和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全國兩會,選舉産生了新一屆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提出並闡釋的“中國夢”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共鳴。中國的發展已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政府將堅持不懈地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在中國的建設發展,推動網際網路的技術創新和普及運用,讓網際網路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好地惠及普通民眾。可以預見,中國網際網路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這也將為中美網際網路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開闢更為廣闊的空間。

  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網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中美關係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3月1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外記者會上提出,在網路安全問題上“少一些沒有根據的指責,多做一些維護網路安全的實事”,“不否認中美之間有分歧,但只要我們相互尊重對方的重大關切,管控好分歧,就可以使共同利益超越分歧”。我們應進一步凝聚共識和力量,努力排除和減少各種干擾,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國網際網路領域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向前發展。為此,我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增進兩國間維護網路安全的戰略互信。建立戰略互信是兩國開展交流與合作的基礎和前提。美國是全球資訊化的引領者,是網際網路強國,在網路空間佔有絕對優勢;中國是網際網路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網民數量和最大的網路經濟市場,但遠不是網際網路強國。中美在網際網路領域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兩國網際網路業界應登高望遠,順勢而為,以中美關係大局為重,化解矛盾,共謀發展。雙方應尊重彼此在發展歷史階段、資訊化水準、文化傳統、法律規定等方面的不同,尊重彼此重大關切,尊重彼此在推動網際網路發展、保障網路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增信釋疑,求同存異。對網路安全問題,雙方應加強對話磋商,坦誠溝通,增進互信,避免誤判,及時妥善處理摩擦和分歧,努力建立中美在網際網路領域互利合作共贏的關係。

  第二、擴大兩國網際網路領域的互利合作。雙方應加強在下一代網際網路、移動智慧終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網際網路技術研發、推廣、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兩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國政府將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遵循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規則,努力創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我們真誠歡迎美國網際網路企業到中國來投資興業,共用中國網際網路繁榮發展的機遇和成果。

  第三、拓展網際網路治理的交流協作機制。拓寬兩國間對話渠道,建立政府、研究機構、行業組織以及企業之間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機制,闡釋政策立場,回應彼此關切,共同探討加強網際網路治理、維護網路空間安全之策。強化網際網路企業、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網路空間的法律責任、社會責任、道德責任,加大對本國駭客攻擊、傳播電腦病毒等網路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在網路安全執法、情報資訊分析、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優勢互補、相互支援,建立共同防止和打擊網路犯罪的溝通聯絡、偵查協作等工作機制。

  女士們、先生們:

  “一年之計于春”,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相信本屆論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將開啟中美共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加強網際網路領域交流與合作新的春天。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各位!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