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張志軍訪台親民接地氣 以親情智慧化心結

2014年06月30日 09:1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6月28日結束了為期4天3夜的訪台行程,這是65年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訪台。張志軍離臺前表示,此行已實現兩岸部門負責人第二次會面,確認完善雙方溝通機制,就兩岸當前形勢全面交換了意見,達成了一些共識。張志軍表示,絕對會再來臺灣,這絕非是最後一次。

  “傾聽之旅”

  走進托老中心為老人打飯並共進午餐、走進田間地頭與果農暢聊、與青年座談、看望曾遭遇“莫拉克”風災而近乎滅村的小林村…… 從新北到高雄再到臺中,張志軍此行走到了臺灣基層,與臺灣基層民眾積極互動,用心傾聽他們的聲音。

  “你好,來,送你一隻熊貓。”在新北汐止,張志軍帶來黑白的熊貓絨毛玩偶,引起一陣歡呼。他抱起托育中心的小朋友,微笑著説,“我還沒有孫子”。在厚德里活動中心,他祝跳舞的婦女“今年20,明年18”。

  在訪問土城區頂埔公共托老中心時,張志軍主動充當服務員,為老人們打菜,與他們閒話家常。老人們表示,儘管時間很短,但張主任身段柔軟,讓人感覺很親切。在五股維格鳳梨酥夢工場,他用閩南語大讚“好呷”。 27日,張志軍搭高鐵從新北抵達高雄。在小林村,他參觀了小林村紀念公園,在小林公祠內雙手合十,向462位罹難村民默哀。在杉林區拜訪果農時,果農邀請張志軍品嘗木瓜和芒果,張志軍説自己也務過農,種過小麥和大豆。離開前,農民還蜂擁請他簽名,有人拿出鴨舌帽,還有人直接摘下頭上的斗笠。

  張志軍還在義守大學與學生一起排隊吃60元新台幣的自助餐,一碗白飯三樣菜。他看望惠明盲校的盲童,與臺灣漁業協會代表座談,委派國臺辦交流局局長程金中向鹿港天后宮贈送漆器媽祖……

  對於重點放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者、中南部及青年學子的“三中一青”行程,臺灣《中國時報》稱,張志軍的親民作風和“庶民語言”贏得普遍好評。該報的社論認為,張志軍親自訪台,可增加對臺灣的認識,也有助於他決策思考。只要善意不斷累積,兩岸的和平有一天就會出現定錨效應,和平之錨會愈扎愈緊。

  “信心之旅”

  從北京到臺灣飛行不到3小時,但這一步卻整整用了65年。25日下午,張志軍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進行第二次正式會面時,張志軍在致辭中表達出此次來臺的感慨,特別強調過去兩岸關係遇到的難題並不比現在小,並且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來表達自己的決心。在高雄小林村,張志軍表示,相信兩岸同心、守望相助,不論遇到什麼難題,都能克服。他現場誦讀了四川雅安前進慈濟小學六年級同學對汶川地震時臺灣同胞支援表示感謝的信函,還贈送了“兩岸同心 守望相助”的羌繡,上面有臺灣阿里山兩棵攜手相連的古老神木、四川一對守望幸福的大熊貓和羌族吉祥的羊角花,寓意“兩岸心連心,吉祥一家親”。

  “希望兩岸同胞能以親情和智慧,化解我們的心結;兩岸同胞攜手努力,為兩岸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為兩岸同胞的福祉作出努力。”在佛光山,張志軍在星雲大師的見證下,公開許下這一宏願。

  在義守大學與兩岸學生座談時,張志軍提出“珍惜、理解、胸襟、責任”八個字與兩岸學子分享,並直言“你們相處好了,兩岸之間就會多一些理解和信任”。

  張志軍此次與新北、高雄、臺中三位市長的見面,特別是與綠營資深人士高雄市長陳菊的會面,被外界視作具備紅綠交流的指標意義。張志軍在“張菊會”後強調,兩岸之間固然存在挑戰與難題,但兩岸關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希望臺灣各界能參與到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中。對於此次“張菊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稱,這是走出狹隘的國共兩黨互動,促進兩岸彼此更廣泛了解的重要起步。

  面對干擾

  張志軍此行真誠傾聽,努力了解一個真實的臺灣。對於最後一天由於受到一些“臺獨”分子干擾而改變行程,島內主要媒體均表示遺憾,同時紛紛刊文呼籲各界應該認真反思待客之道,好好學習如何“聆聽對方”。對於如影隨形的干擾,連高雄市長陳菊也看不下去了。她公開表示,以非和平手段方式表達抗議訴求,這不是臺灣人的待客之道。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陳以信28日表示,國民黨譴責暴力,力挺警方依法維護社會秩序。新北市長朱立倫也表示,來者是客,不管是臺灣的官員到大陸去,或是大陸官員到臺灣來,都應該是以禮相待。《中國時報》則發表文章《人家尊重 你還野蠻?》,對那些干擾表示譴責。(記者 尹曉宇 吳亞明)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