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優化全球治理結構--海外專家看中國釋放基建新動能

2014年11月06日 08:4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金磚銀行成立、亞投行啟航、中國高鐵駛出國門……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基建融資和公共産品供應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海外專家認為,中國的舉措既利於全球範圍內的包容性增長,也將有助於優化全球治理結構。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瓦拉普拉薩德認為,今後亞洲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可直接從亞投行融資。亞投行的設立是對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很好補充,將擴大亞洲國家融資渠道。

   他説,印度政府對亞投行的成立表示歡迎。目前印度經濟發展遭遇瓶頸,很大原因是外資大幅減少和本國工業發展緩慢。莫迪總理提出經濟改革戰略,需要升級基建吸引外資、著力發展製造業,這都需要大量融資,光靠一、兩家機構資金遠遠不夠。亞投行可為印度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亞投行的成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將給亞洲國家經濟持續發展提供良機,可以預見將來會有更多國家加入,惠及亞洲各國民眾,”瓦拉普拉薩德説。

   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研究員神尾篤史認為,從籌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角度看,設立亞投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完善基礎設施的亞洲國家可從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和市場之外用很低的利息借到所需的建設資金,這拓寬和確保了籌集資金渠道,有利於亞洲國家經濟發展。

   對於國際上有言論擔心中國難以管理和運營好亞投行,日本中國問題專家津上俊哉表示,他相信中國一定能夠管理和運作好亞投行。他説,中國財政部和央行等部門有一大批曾在海外接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目前在業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專業人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非常熟悉國際金融機構的業務。中國還向國際金融機構派遣了高級管理人才參與管理,這為中國積累了豐富的國際金融機構管理運作經驗。

   津上俊哉還認為,亞投行一定能夠贏得更多參與者,將來會有更多國家加入。歐盟將來很有可能參與出資,因為加入亞投行可增加歐盟國家參與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機會。

   談到即將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事務主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説:“我相信這次會議會對亞投行這樣的新多邊機構有很多討論。我個人觀點是,這樣的新多邊機構對(優化)全球治理結構有利。”

   普拉薩德説,中國基建領域蘊含巨大新動能,將有效促進基礎設施投資及融資機制、自貿談判和貨幣政策升級改進,從而優化全球治理結構。像亞投行這樣的多邊機構是對IMF、世界銀行等現有國際多邊機構的有益補充,因為亞洲很多經濟體都面臨項目融資難題。

   他説:“我認為亞投行這樣的機構能起到很好的融資橋梁作用。擁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肯定是件好事,融資不僅通過私人市場,還可以通過多邊機構。”

   他表示,許多人都認為,在當前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政府借貸支援基礎設施建設是很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將推動短期經濟增長,還將提升長期生産率和增長潛力”。

   關於近日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重點討論的在基礎設施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普拉薩德認為,讓這種模式發揮效果正當其時,在現在金融市場運作不太好的情形下,政府部門參與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私人部門信心。(參與記者:劉凡、穆序堯、商洋、樂紹延、汪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