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北京APEC:“中國主場”的新信號

2014年11月06日 08:3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企業家張巍對即將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滿懷期待,希望能借助這一平臺深入了解亞太經濟新動向。

  這位參與APEC會議的葡萄酒商人告訴記者,公司的紅酒一度以內銷為主,現在也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亞太國家。他期望與APEC成員企業有更多生意往來,“很關注這次會議傳遞的資訊”。

  國際輿論也在熱議這次會議。華爾街日報網站的報道説,貿易和基礎設施很可能成為主要話題。日本外交學者網站説,中國打算在這次APEC會議上強調真正的“連接”,勾畫亞太全方位(公路、鐵路、航路、規則)互聯互通的新藍圖。

  這是時隔13年後,APEC再次來到“中國主場”。

  “刷新”主場

  2001年10月,上海首次舉辦APEC會議。當時,中國已完成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美國剛發生“911”事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回憶説,“當時反恐議題時被提及”。

  那一年媒體報道稱:“APEC的本次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多邊國際活動。”

  今非昔比。13年來,中國相繼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排名美國之後。中國還是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張巍所在的企業在2001年就參加了上海APEC會議。“參與APEC活動,提升了企業知名度。”他説,“與13年前相比,如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更高了。”

  世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經歷了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受到波及,至今未走出陰影。世行調低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不過海外一些人對它能否持續增長懷有疑慮,並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是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因此,有21個經濟體與會的APEC就成了世界“面對面”觀察中國經濟的焦點之窗。

  85歲的王嵎生這些天每天接受5場左右的採訪。作為中國的前APEC高官,他説:“這些年,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上升,在APEC平臺上我深有體會。早些年,中國雖然也參加APEC,但人家並不怎麼重視。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擁有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APEC今年迎來成立25週年。它讓“亞太”從地理概念變成了一個擁有28億人口、經濟總量佔據全球半壁江山的經濟合作平臺,成員人口加在一起佔全球40%,GDP佔全球57%,貿易額佔全球46%。

  2013年,中國與APEC成員的貿易額佔其對外貿易總額的60%,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83%和對外投資的69%都是與APEC成員之間進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50%,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亞洲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這都使人們對“中國主場”抱有很大期待。阮宗澤認為,這一次APEC會議很重要的背景是世界經濟起伏不定,很多經濟體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世界經濟進入“後危機時代”。亞太如何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這是本屆APEC會議要回答的問題。人們期待“中國因素”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説,中國不僅將把北京APEC辦成一屆成果豐富、和諧順利的盛會,並且讓它在亞太區域合作和全球經濟發展中留下深深的歷史印記。這是中國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是中國必須踐行的承諾。

  “更新”議題

  本屆APEC會議有三大目標: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共同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共同規劃APEC未來發展方向。

  人們關注美國總統奧巴馬缺席兩屆APEC後,將出現在北京。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的對話,不僅僅是影響它們自身。而中俄元首的會晤,是他們今年的第五次。

  建立一種什麼樣的新型大國關係,是北京APEC要向亞太和世界傳遞的重要信號。歷史來看,大國對全球走向的影響舉足輕重。

  APEC成員中有不少中國的周邊國家,與中國關係十分密切。會議還把亞洲、大洋洲、北美和南美對接起來,把發達和欠發達經濟體對接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會議將“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定為主題,富有深意和新意。“它表明瞭對話、合作、包容、理解的願望。”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唐國強説。

  阮宗澤説,這一主題是各成員能夠做到的“最大公約數”,將為各成員超越“零和關係”鋪平道路,從而能夠集中精力創造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此外,“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被定為三大重點議題,也很有針對性,並著眼于可以操作。

  觀察者認為,北京APEC將是“突破性”的,會取得更多的實質性成果。

  在王嵎生的多邊外交生涯中,最讓他難忘的是1994年的茂物會議。當時發表了著名的《茂物宣言》,規定了APEC“大家庭”的奮鬥目標,承諾最遲不晚于2020年實現在亞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貿易以及投資。

  這個目標的推動,在今年的APEC上或有實質性進展。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説,經過中方與APEC成員的協調合作,我們將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就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達成重要共識,發出提升區域一體化水準的明確信號,把多年來的願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中方認為,建設亞太自貿區是APEC21個成員共同提出的,是成員的一致意見和共同願望,不存在阻力和衝突。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得到了可以説是所有成員的一致支援,具體有些內容還在討論中,但我有信心這些關於亞太自貿區內容的不同意見,都會得到很好處理。”

  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國際金融學教授彼得皮特裏認為,亞太自貿區可以在關稅減讓、服務業開放、智慧財産權規則等方面設定一個中間標準水準,這樣在亞太區形成一個多層級的自貿體系。

  在這個框架下,各經濟體將在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聯接方面推進務實合作。全球價值鏈是一個新的概念,為觀察外貿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和視角,有利於把亞太整合為一個大市場。

  “創新”機會

  促進“互聯發展”是會議的另一個重要內容,著眼于為APEC成員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將為推動互聯互通提供動力。

  阮宗澤認為,互聯互通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硬體,道路、鐵路、港口、能源、通信等;第二是軟體,包括通關手續都要簡化;第三是便利人員跨境流動。

  會議還將明確五大支柱領域,發掘亞太經濟未來發展新動力。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增長、城鎮化等方面,有望産生新的合作項目。網際網路經濟、藍色經濟、綠色經濟被認為是新增長點。

  尤其是網際網路新經濟,這個地區可望從中獲得難以估量的收益。馬雲率領阿里巴巴不久前在美國上市,而美國社交網站“臉譜”的扎克伯格和蘋果公司的庫克剛剛訪問了中國,都很吸引目光。

  這些不少是來自中國的倡議。去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中方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大對外合作構想,首要的合作夥伴就是亞太各國。

  而這與APEC長期提倡的自由和開放貿易及投資是一致的。中國為APEC會議提出的許多主張因此得到了各經濟體的贊同。北京APEC可望搭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平臺,編織出一張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路。

  俄塔社的報道説,亞太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中心。

  “我相信北京APEC將給中外企業創造新空間和新機會。”中糧國際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楊虹説,隨著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未來中糧將不僅僅為中國採購糧食,還將在世界各國廣泛佈局、與全球農民和糧商合作,成為其他國家的糧食採購、存儲、物流等一系列産業鏈服務的提供者。(張正富、倪元錦參與采寫)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