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國時隔13年再辦APEC:從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蛻變

2014年11月06日 08:39: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時隔13年再辦APEC:從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蛻變

  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理事長張力軍

  今年是中國時隔13年再次主辦APEC峰會。13年前,中國GDP剛剛突破一萬億美元,正在為加入WTO做著準備工作;13年後,中國經濟總量即將邁入10萬億美元關口,正在向世界頭號經濟體進軍。回顧這十三年來的變化,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理事長張力軍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從APEC峰會的跟隨者、參與者成長為引領者、推動者。

  張力軍在1998年至2012年期間擔任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中國代表。談及2001年的上海APEC峰會,他表示,最深的印象就是,別的成員經濟體代表在説‘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中方代表卻只能説‘要促進經濟技術合作’,因為不清楚市場可以開放到什麼程度。在那一年,中國宣佈加入了很多APEC已有的安排,如APEC商務旅行卡計劃,並在某些程度上承諾了關稅減讓和市場開放。那一年的會議成為了中國貿易投資自由化的起點。

  13年後,中國再次主辦APEC峰會。張力軍認為,“今年的峰會將在APEC的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亞太自貿區路線圖、反腐敗共識、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合作藍圖,光這三個文件,就會成為未來十年引領APEC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APEC的主要工作方向就是1994年提出的茂物目標——要求發達成員在2010年前、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前實現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現在,這個目標已經基本達成了。”張力軍説:“在這個歷史關頭,今年APEC會議提出的三個綱領性文件將成為今後發展的新指針,其里程碑意義將不亞於茂物目標。”

  亞太自貿區路線圖

  11月10日至11日,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北京舉行。會議的主題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三大議題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表示,中方希望切實發揮APEC在推進區域一體化方面的協調和領導作用,完成《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

  對此,張力軍認為,在各個經濟體就路線圖達成共識之後,就可以啟動亞太自貿區可行性研究,就框架和規則和各個成員經濟體協商,最終實現亞太自貿區的實質建設。因此,今年的APEC峰會將具有里程碑意義。

  APEC一直是中國進行多邊經濟外交的重要陣地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中國外交的主動權、話語權都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其他亞太經濟體對中國的期望也在不斷增加。張力軍指出,中國在今年的峰會上積極推動亞太自貿區路線圖的建立,不僅有利於國內經濟發展,而且符合其他經濟體的利益,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戰略眼光。”

  反腐敗共識

  10月29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第十屆“藍廳論壇”上表示,本次APEC會議預期有100多項成果,其中一項重要成果就是部長會議上關於反腐的宣言,反腐是這次會議中需要討論的議題。“我們希望國際社會配合和支援,特別是在追逃、追贓方面,希望有關國家能給予支援,不要使你們的國家成為犯罪者藏匿天堂。”

  儘管反腐敗問題是APEC固有議題之一,但張力軍認為,以前這一議題並沒有提得這麼高。在張力軍看來,這次這一問題會得到如此高的關注,首先是因為中國在積極反腐,希望得到亞太地區的支援。另外,腐敗在各個地區都存在,只不過程度不一,它的存在提高了企業成本、減緩了項目進程、影響了經濟發展,對亞太地區的合作框架造成了阻礙,因此,大家對嚴打腐敗達成了共識。

  據報道,美方對於中方的這一倡議給予了高度評價。APEC美國高級官員王曉岷表示,應該趁著中國此次作為APEC東道主的契機,推進跨境反腐合作在APEC峰會期間達成更多具體協議。

  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合作藍圖

  “無論是共建亞太夥伴關係、建立亞太自貿區,還是要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我們都需要提出一個合理的路徑。我們的訴求就落在了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張力軍認為,這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是每一個成員經濟體需要做出經濟利益減讓最少的點,最容易達成共識的點;第二,在這個領域,每個APEC經濟體都有發展的基本訴求,也有要求;第三,它們對於改善亞太地區的政治生態環境、化解地緣政治的不利因素有推動作用。

  “與過去不同的是,我們如今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智慧財産權,涌現了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外向型經濟也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積極參與亞太互聯互通建設,對調整國內經濟結構、促進外需、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張力軍表示,中國的高鐵、電信、網際網路、高科技等行業的企業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在互聯互通建設過程中享有很大機會。另外,中國還主導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進一步增加了在基礎設施領域的融資話語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