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月餅券遇冷是腐敗經濟式微的寫真

2016年09月14日 16:19:1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月餅券低價甩賣咯”,昨天在各大月餅兌換處守著的“黃牛”開始著急賣掉手中的月餅券,更是開出三折價格吸引顧客。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發現,今年月餅券提前低價甩賣,也有不少市民專門跑去抄底,買完當場兌換。一些“黃牛”吐槽月餅券好收不好賣。(9月13日,《北京晨報》)

  中秋節,網友又稱之為“月餅節”。這本該是個闔家團圓,共用歡樂時光的佳節,可在一些人眼中已經成為了一場“劫難”,更有網友諧謔地稱之為“中秋劫”。在這個群體中,尤其以領導幹部最為突出。他們在送不送月餅中掙扎,在收不收月餅裏徘徊,在傳統習俗和黨規法紀的雙重壓力下,努力地尋找著一個平衡點。如何在節日順利地闖“廉關”,成了不少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近年來,每到節日期間,紀委都會聚焦“節日腐敗”,除了在節前發通知敲警鐘之外,還會利用網際網路平臺,號召群眾監督領導幹部在節日期間的腐敗行為。在中央強力反腐的推動下,這幾年“節日反腐”已成為了各地紀委的“規定動作”。領導幹部們也逐漸適應了過“廉節”的官場新常態。

  令人欣喜的是,據媒體報道,以往熱銷的月餅券,如今遭遇了寒冬。月餅消費的主體,也不再是機關單位,而是普通民眾。“親民月餅”的崛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廉潔風氣的形成。曾幾何時,“月餅經濟”風光無限,“天價月餅”層出不窮,月餅包裝都能成為了一門極為賺錢的生意。可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買“天價月餅”,買過度包裝月餅的人,從來不是月餅的食用者。這些月餅都是作為禮物送人的,而送的對象多不是至親好友,而是單位領導,或者有求於對方的官員。當然,接受到這些禮物的領導官員,有的會選擇吃掉,更多的還是會選擇作為禮物送人。換句話説,天價月餅幾乎失去了食用功能,更多扮演的角色是交際媒介。

  可以説,“天價月餅”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因為它基本沒人吃,但是卻有大量的人買。可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食品,居然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只是,這樣的經濟註定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如今,隨著反腐的持續推進,政治新常態的逐步形成,以送禮為主要目的的“天價月餅”,遭遇了自己的“滑鐵盧”。“天價月餅”是腐敗經濟的産物,當腐敗問題得到有效的治理,“天價月餅”的寒冬也就到了。

  “天價月餅”門庭冷落,“親民月餅”迅速壯大,表面上看,這是月餅市場格局的改變,可內裏卻是人們消費觀念理性的回歸,以及領導幹部們工作作風的轉變。當公款不再為“天價月餅”買單,當人們不再為送禮行賄而購買月餅,月餅行業將重新回到健康的發展軌道上。而只有那些能夠審時度勢的商家,才能快速地拋棄“天價月餅”的市場定位,找對“親民月餅”的經濟風口。

  月餅券遇冷其實是腐敗經濟式微的寫真。類似月餅券遇冷的經濟現象,其實並不少見。比如高檔酒樓生意難做,白酒行業萎靡不振。反腐在短期時間內,確實對腐敗經濟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一次必須經歷的行業洗牌。(台灣網網友:沈道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