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讓中秋回歸本質

2016年09月13日 17:21:5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既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同時,秋天也瀰漫著濃濃的相思之味。自古以來,中秋成為文人騷客千里寄相思、把酒話孤獨的節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飛鏡無根誰係,嫦娥不嫁誰留”,等等關於中秋的詩詞層出不窮。

  自從2008年,中秋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以來,中秋節更成為國人期待的節日,因為可以利用中秋節小長假,或千里還家,與家人一道吃頓團圓飯;或攜妻兒老小,一同外出來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或走家串戶,與親戚朋友閒話家常、把酒言歡。總之,傳統文化賦予中秋的內在意義,我們今天依然享受其中。和炎炎夏日比起來,秋天也更舒服。

  現如今,雖然時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中秋的傳統底蘊沒有變,人們對於中秋的各種民俗文化傳承沒有變。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關於中秋的民間傳説延續不斷,為民俗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回家探親、走親訪友的過程中,月餅依然是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佳品。在暗香盈袖的夜晚,與家人吃一頓團圓飯,和長輩們叨絮下工作生活,再一起賞月,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

  可是,回到現實中,這些可能就成了奢望,或者空洞。一方面,是麵片追求物質條件,而對精神層面的疏忽;另一方面,資訊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傳統文化造成衝擊;再者,市場經濟的發展,“天價月餅”層出不窮,讓中秋變了味道。讓中秋回顧本質,是一道弘揚傳統文化和注重精神生活並重的話題,如果中秋節少了對歷史的傳承、對民俗的弘揚、對精神的關注,那麼中秋就不成其為中秋。

  尤其是當前的年輕人,在生活上過於浮躁,追求物質條件勝過精神生活。曾經有報道顯示,春節期間能在家放下手機與家人一起看春晚的人數屈指可數,而這部分人中,大部分是年輕人。可以肯定的是,中秋節也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千里迢迢趕回家,無非是圖個和和美美,但是在微信、微博、QQ等網路工具的引誘下,有多少人能夠不去搶紅包,而把心思都用在陪伴父母上?所以,過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讓中秋回歸本質並非難事,只要用心即可。

  還有,“天價月餅”一直飽受爭議。現在回家、探親誰不擰一箱月餅?但是“天價月餅”卻讓人們情何以堪,買得起的不是為真正的情感交流,而是利益交換。只注重月餅的包裝,而不注重月餅的本身,是當前很多月餅生産商、經銷商盈利的主要手段。同時,一些“黑作坊”為了搶奪低價市場,大量生産“黑心月餅”“過期月餅”,讓老百姓深受其害。當然,一些地區和單位擔心在“四風”問題上出紕漏,索性砍掉幹部職工正常福利,連“五仁月餅”也沒有了。月餅是中秋的主題元素,沒有月餅的中秋是沒有味道的中秋。(台灣網網友:李丁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