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弘揚民族節日文化 實現復興中國夢

2016年09月14日 16:15:4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2006年,由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8年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

  制定法定假日是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民族,勤勞淳樸、團結友愛、溫良謙恭歷來是華夏兒女的美德,而每一個盛大的節日都是對傳統美德和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由此可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勤勞淳樸、勇敢智慧的華夏兒女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提煉和總結出來的。

  但是時至今日,臺灣尚未回到祖國懷抱,我們在歡慶中秋佳節同時,特別希望臺灣能夠早日實現回歸。因為只有兩岸的和平統一,才能和臺灣同胞在一起舉杯望明月,才能共同實現天涯共此時,才能圓我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們應該看到,5月20日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單方面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制度化交往機制停擺,持續8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勢頭和成果受到嚴重衝擊。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前景感到特別擔憂。

  堅持“九二共識”,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最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要知道“臺獨”是沒有出路的,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都必將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必然走向徹底失敗。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在探尋民族復興強盛之道的過程中飽經苦難滄桑。“統則強、分必亂”,這是一條歷史規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臺灣的前途繫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的福祉也是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在涉及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會有任何妥協和動搖。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必須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很好把握兩岸關係前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最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弘揚民族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基本方針,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們希望民進黨務必要認清兩岸發展的方向,不要執迷不悟。希望你們在祖國統一大業上不要做中華民族的敗類,不要成為兩岸走向統一上的罪人。

  兩岸關係走向一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兩岸中國人共同努力。當歷史的接力棒交到當代中國人手中,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光榮。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必將匯聚成改天換地的無窮力量,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為壯美的歷史篇章。(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