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國人不買國産藥,藥企該警醒了

2016年03月16日 16: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保障國民健康權益,需要依靠法治這一國之重器,應該加快制定國民健康法。”昨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應加快制定推動國民健康法,“有了上位法,才能依法協調做好健康管理各方面工作”。他還特意談到今年春節大量國人去日本購藥的現象,稱國內藥企應該反思,從全方位上改善服務,讓老百姓用上更放心的藥。(3月15日人民網)

  十一黃金週期間,中國遊客到訪日本,買得最多由電飯煲、馬桶蓋變成了家用藥。據悉,日本藥的熱賣並非始於近期,有外媒今年3月曾報道,春節期間,中國旅遊購物者在日購物清單中,醫藥産品已佔據首位。並且,購買的都是一些日常用的小藥,如止痛品、感冒藥、眼藥水、創可貼、退燒貼等。為何國人放棄購買國內較有名氣企業生産的藥品呢?造成在境外購買藥品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醫藥産業存在的重大缺陷,國內藥企該警醒了!

  一個企業的發展,利益固然重要,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條件,但産品品質的認可更加重要,它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我國,藥品廣告滿天飛,把療效講的神乎其神,運用廣告效應、明星效應引導消費者購買,什麼原因造就了此類現象的發生。作為一個關乎人們身體健康的企業,何不把鉅額的廣告費花在研發藥品的品質和療效上呢?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廣大人民群眾的廣告才是最好的廣告。

  其次,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加強監督管理,“廣告神藥”要重點調查核實,加大對藥品監督管理的實名責任制,如出現虛假情況,從嚴處理。加強,加大藥品生産企業的誠信考核與公示,讓人民群眾了解藥企真實現狀。讓藥企生存在監管的“鐵籠”裏。有了壓力,有了危機感,有了“嚴重”的責任,才會讓它具有良知。

  藥品行業屬於特殊行業,只有堅守良知才能贏得市場,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台灣網網友:魯湖水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