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別把官員“自傷抗辯”只當“笑話”

2016年03月16日 16: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湖南省紀委網站消息,湖南邵陽三名處級領導幹部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或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其中,邵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劉軍在接受組織調查期間,違反政治紀律,故意採取自傷手段以達到對抗組織調查的目的。(中國新聞網)

  一些貪腐官員為了對抗組織調查可謂是各出“奇招”,四川蓬安縣原書記“模擬談話”對抗組織調查,她把老闆一個個叫過來“模擬談話”,自以為“準備充分”“一切盡在掌控中”,不料,事到臨頭,老闆們棄她如敝屣;聊城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孫蘭雨與他人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調查,最終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現如今邵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劉軍上演“苦肉計”以“自傷”的形式對抗組織調查,也終究難逃制裁。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這些貪腐官員所懷抱的僥倖心理,自以為在對付組織調查時做好“充分準備”就能夠“化險為夷”,真是天大的笑話。事實證明,一切對抗組織調查的計謀都是“紙老虎”,貪腐沒有回頭路,“一朝貪腐,人生皆輸”,並且那些試圖對抗組織調查的官員更是“罪加一等”。所以,官員與其在東窗事發之後膽戰心驚密謀各種奇葩招式“謀生路”,還不如在平時工作中拒絕腐敗為自身“謀出路”。然而拒絕腐敗絕不是“喊口號”那麼簡單,而是必須“內外兼修”,雙管齊下。

  一方面需要官員“內部”自我約束,拒絕“僥倖心理”。落馬官員的例子歷歷在目,“一人不廉,全家不全”,上演的都是“悲傷的故事”,對於官員而言,不可能沒有震顫心靈的瞬間,只不過那些明知貪腐後果的官員,仍對金錢唸唸不忘是因為內心“僥倖心理”佔了上風。“心病”還需“心藥”醫,那就需要通過一系列常態化的廉潔教育時刻為官員敲響警鐘,讓清廉之心在官員心中“生根發芽”。

  另一方面需要外部加強監管,盯死“權力運作”。官員一切的“狂妄”都來自權利的“任性”,如果能夠管住任性的權力,官員為所欲為的氣焰及能力自然會消失殆盡。為權力定制制度的籠子,把權力關進籠子裏,讓其運作有邊界,是最好的辦法。同時,也少不了必要的監督,監督是最好的“防腐劑”,用監督之“陽光”普照權力運作,自然難滋生腐敗細菌。

  當官員加強自身官德修養與監督部門加強權力監督雙管齊下,讓官員既“守住心”,又“管住權”,才能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機制。(台灣網網友:胡臣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