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誰給了黑作坊“餓”的理由

2016年03月16日 16: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你是不是也喜歡用手機通過外賣送餐點外賣?來,先看看315記者的實地調查:在“餓了麼”網站上,餐館的照片看著乾淨正規光鮮亮麗,但實際卻是油污橫流,不堪入目。(3月15日中國青年網)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吃外賣的食客,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説不定,自己吃的外賣也是這麼來的。民以食為天,食物的天裏如今曝光出“霧霾”,心裏陰影面積不由得增大。那麼,誰給了黑作坊“餓”的理由?

  食客從中扮演著舉重輕重的地位。出於各種原因,養著外賣的利益鏈條。外賣這個名詞,經過曝光,如同乾爹這個詞彙的反向解釋。好好地詞彙變了味道,實在是讓人痛心。食客通過手機查看食物圖片,再根據自己的喜好下單。只要是味道好,就可以了。如此相信外賣,卻被外賣當猴耍了。

  食客雖然是受害者,但也是難辭其咎。沒憑沒據,只是根據自己的口味下單。不去考慮和見證對方的製作環境和製作過程,天真的把外賣想像成了“麥樂送”。不過,也有值得可喜的一點就是,消費者的是非觀念得到增強,對於外賣多了一份防備之心。這份防備之心,卻往往被消費者所忽視。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家起了黑心,才有了黑作坊。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做出的食物反正是他人吃,能掙錢就行,管那麼多幹甚。商家被利益衝昏了頭腦!食客更是眼不見為凈,吃的津津有味,吃完後更是不忘發個好評。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食客與外賣之間,可是一方知情願打,另一方不知情被挨打。

  “餓”的理由似乎到了這裡,有了眉目。其實不然,線上與線下的區別,使得監管部門對此取證難,也就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管力度。監管雖説是監管部門的責任!商家的互相監督,食客的客觀訂餐,甚至是評價量都有推脫不掉的責任。由此觀之,祛除黑作坊不能憑藉一己之力而逐之。

  凈化網上商業環境,加大監管力度。需要監管部門的責任,需要商家的良心和食客的理性,更需要人人對於健康之心的嚮往。餓了,可以吃到放心的外賣,心已足矣!(台灣網網友:成新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