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偷1毛錢愧疚40年”是良知的堅守

2016年03月16日 16: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40年前,施女士還是個小學生。一次,她想吃個餅,看到同學徐廣紅鉛筆盒裏有兩張一角紙幣,就偷偷拿走了一角,買了兩個餅。當年的錯,讓她內疚了40多年,這些年她一直在尋找失散的同學。3月13日,施女士終於找到了在浙江東陽市行政服務中工作的老同學,將一萬元塞給徐廣紅。(3月15日《錢江晚報》)

  有人突然塞給自己一萬元,這讓徐廣紅很是迷惑,這是鬧的哪一齣?原來,這兩位同學小學之後,就再沒見過面。她們不是在同一個城市,徐廣紅是跟隨異地教書的母親上的小學,後來就離開了母親教書的城市。不過,當施女士説明情況後,她也明白了。説啥也不願意收取這一萬元。

  在這條新聞裏,我們看到的是那種對良知的堅守。40年前的一角錢還是值錢的。不過也只是能買兩個餅而已。當時的施女士還是一位小學生,做錯了偷錢的事情,也不是多大的罪過。對於懵懂的孩童來説,人生的旅程中,總是會犯下各種各樣小錯誤的。尤其是偷塊橡皮,偷個本子,偷支鉛筆這樣的事情,是很常見的。這種行為,也是和那個時代的環境有關係的,貧窮的生活逼迫之下,才有了這種“激情犯罪”。如果是放在這個時代,誰還會偷個橡皮,偷個本子?

  類似于“偷了1毛錢買了兩個餅”這樣的事情,並不稀奇,也是很多孩子都有的經歷。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很尋常的事情。隨著歲月的流逝,隨著風雲的滾滾,隨著心靈的塵封,也就消失于歷史的日曆裏了。無論是丟失了一毛錢的,還是偷了一毛錢的,都已經不再記得那段往事。

  難能可貴的是,施女士一直對於自己“偷一毛錢買餅”的事情內疚不已。隨著年齡的增加,那種負罪感就更加強烈了。這種強烈的負罪感讓她壓力很大,總感覺自己的心裏如同缺失了一道口子。於是,她就決定尋找失散多年的同學,償還這筆良心債。這種對良知的堅守,在這個時代比金子都珍貴。

  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都不可能是沒有錯誤的。有了錯誤是不可怕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錯的是,很多人面對自己的做錯事情之後的選擇。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還是找盡一切理由推脫。有的人犯了錯誤不是去糾正錯誤,而是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外一個錯誤。還有的人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倒是倒打一耙。這種行為就是傷害社會的惡習。

  40年前拿了同學一毛錢,讓施女士很是糾結,她心裏有一道坎一直過不起,她覺得一毛錢雖然不多,卻也是不能原諒的錯誤。正是這種對良知的堅守,才讓我們看到了這種愧疚不安中的美好。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偷了一毛錢而愧疚,我們的社會就會是美好的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過類似的行為?我們敢不敢為自己的錯誤去説句對不起?(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