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為何急於開放日本核災食品?

2016年11月16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期為了解除臺灣對日本核災食品的進口管制,民進黨當局真的很用心,除了由“衛福部”等部會召開沒有人搞得懂的公聽會外,“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更強力護航。臺當局“外交部長”李大維坦言日方有施壓,然而民眾要問,為何批評馬英九當局出賣人民健康的民進黨,執政後卻對日本核災食品大開方便之門?甚至還説禁止輸入日本核災區食品,恐違反WTO規範?究竟這是為了臺灣能參與區域經貿整合,還是蔡當局為了兌現與日本的黑箱交易,不惜犧牲臺灣民眾知的權利?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甚至刻意誤導島內民眾,指稱只剩臺灣與中國大陸限制日本核災産品。真相卻是,包括歐盟、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等,仍對日本核災食品採嚴謹檢驗態度。美國食品及藥物署(FDA)于10月7日公佈最新的“進口警示”,其中列出10多項有“放射性核素污染”疑慮的産品,亦詳列日本14個縣不得出口到美國的細項,其中以農産品及肉類為大宗。

  倘若其他地區仍對日本核災區食品設限,為何民進黨當局這時急於開放?而且在民眾還有疑慮之時,還想在3天內開10場公聽會混過去?連民進黨“立委”都看不下去。臺灣每年從日本進口的食品佔所有食品進口總量的1/4,近10億美元,是日本食品總出口量的13%。難道民眾不該知道這些食品是否安全?

  雖然蔡英文當局聲稱將以“三管五卡”措施嚴格把關,但以民進黨諸多“發夾彎”的作為,倘沒有從上游到加工過程的全套檢驗配套,民眾實難接受民進黨的口頭保證。

  從倉促開放加拿大牛肉進口,到決定放鬆對日本福島地區的食品管制,蔡當局犯了太多“權力傲慢”的錯誤。在野時,民進黨批評馬英九當局查驗不力是“蓄意殺人”;朝解禁方向走,是“外交淩駕食安風險”。現在執政了,卻吝于向民眾説明決策轉彎的過程,甘願臣服於日本的壓力而置臺灣島內民眾健康于不顧,“對內盛氣淩人、對外卑躬屈膝”。

  平心而論,以外貿為主要經濟命脈的臺灣,沒有藐視國際規範的實力。然而,確保民眾食品安全應是執政者的基本職責,怎可全面撤守?當民進黨當局只是把解禁的決策拿到公聽會過場、毫無傾聽民意的誠意時,連帶賠上的,將是蔡當局對內領導的威信及對外的談判能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