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神邏輯!臺當局反核不反核災食品?

2016年11月15日 09: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為了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臺當局3天舉辦10場公聽會,在多個縣市引爆衝突。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意圖以短短3天時間,急促辦理10場公聽會,也沒有拿出任何具體安全證明與未來管理方案,就想讓消費者接受核災食品,這又是什麼反核標準?只要反核,就應該反對核災食品,不可能一方面大聲反核,堅持零污染,另一方面卻鼓勵大家購買核災食品,這是什麼邏輯?

  社論摘編如下:

  為了儘快開放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蔡當局3天內匆匆舉辦了10場公聽會,因而在多個縣市引爆衝突。臺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在“立院”接受質詢時承認,是受到日本壓力,當局才決定開放。蔡當局突然決定開放核災區食品進口,且不惜以違反“程式正義”手段企圖強渡關山,令人不能無疑。

  邏輯上,只要反核,就應該反對核災食品,不可能一方面大聲反核,堅持零污染,另一方面卻鼓勵大家購買核災食品,這是什麼邏輯?但矛盾的場景卻真實出現在臺灣。這個堅定反對核能,堅持不讓核四啟動、不讓核一歲修後恢復發電的政黨所成立的當局,在資訊明顯不對稱情況下,意圖以短短3天時間,急促辦理10場公聽會,也沒有拿出任何具體安全證明與未來管理方案,就想讓消費者接受核災食品,這又是什麼反核標準?

  蔡當局這種自我矛盾不僅引發環團質疑,連自家“立委”都不挺!其中説不清的地方實在太多,譬如蔡當局不斷告訴大家,衛生標準更嚴謹的歐盟都開放核災食品輸入,全世界僅剩臺灣和中國大陸不開放,但實情卻是,歐盟本來進口日本食品就少,而日本鄰近地區蔡當局只點名大陸與臺灣不開放,卻不説韓、港、澳等國家和地區都沒開放核災食品進口,美國則採負面表列,未開放項目進口立即銷毀。

  蔡當局更不敢説的是,要如何有效防止遭污染低階核污食品被民眾食用。由於臺灣相關檢驗標準比日本寬鬆!在311發生1年多以後的2012年下半年,許多日本食品當中都被驗出含有放射性銫-137及銫-134,主要是福島核災所造成。由於銫的半衰期長達29年,是影響環境相當嚴重的核輻射物質。而就算311發生至今已經5年,日本管制食品的部門,若是發現食品當中所有放射性物質含量超過100貝克/公斤,在日本就會被當成低階核污染食品丟棄,但臺灣的檢驗標準較寬鬆,換言之,日本人不準吃的核災食品,卻可以賣來給臺灣人吃,這又是什麼道理?

  這麼不可思議的事,為什麼高唱愛臺灣比誰都大聲的蔡當局,會如此草率呢?看看臺當局“衛福部”,無視民進黨一貫強調的“程式正義”,以極其草率、急促、粗暴的態度舉辦公聽會,急於走完程式,加上外交部長李大維欲言又止,莫非意圖拿臺灣人的健康交換臺日的實質關係?

  一個非要逼你開放核災食品進口,才願意跟你發展進一步實質關係的友邦,是可以信賴的朋友嗎?蔡當局上臺後,從釣魚臺到衝之鳥礁,對日本的態度大概可以用卑躬屈膝來形容了!但到現在又換來什麼呢?漁權嗎?沒有!

  當初國民黨當局受到美國壓力,擬政策性開放美牛,民進黨堅決反對、極力抗爭,結果自己一上臺,就有意開放美豬。馬英九時代曾擬議開放日本核災食品進口,但當時民進黨團大聲反對才擋了下來,民進黨執政後,仿佛就不再把臺灣人的健康當回事了。面對過去的自己,民進黨要如何自圓其説?

  日本核災區食品不是絕對不能開放,但一再自稱是最會溝通的臺當局,就應該先拿出完整、有公信力、符合國際規範的管理機制,能夠確保民眾食安,然後和社會好好溝通,而不是以“偷渡”代替“溝通”。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