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馴服“立委”不能光靠黨主席頭銜

2016年03月03日 08: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昨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決定在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繼續擔任民進黨黨主席。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蔡英文決定兼任黨魁是意料之中:一來可使民進黨避免爆發黨權之爭,維持團結氛圍;二來“黨政合一”有利蔡當局與民進黨加強溝通;三來可約束民進黨“立委”的出位言行。然而,“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黨魁”並非保證蔡英文施政暢順的萬靈丹。蔡英文要馴服黨內“立委”,恐怕不能光靠“黨主席”的頭銜,還要多下工夫。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終於決定在5月20日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仍繼續擔任黨魁。據説,當時在民進黨中常委輪番勸進之下,蔡英文點頭答應。不過,“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黨主席”是重大決定,加之兩位“前任”陳水扁、馬英九都有過不兼任黨主席的失敗經驗,蔡英文不會不知道這些前車之鑒,因此她在中常會接受黨內同仁的建議,絕非臨時起意,而中常委們的“車輪戰”對蔡英文的決定起了“臨門一腳”的關鍵作用。但蔡英文曾批評馬英九兼任黨魁是攬權專政,使“憲政體制喪失制衡機制”,如今她自己重蹈覆轍、昨非今是,可謂自打嘴巴。

  民進黨建黨之初,極力抨擊國民黨專制威權下黨政不分的體制,因此黨章明定黨、政、軍分離的主張。但理想與現實總有一定的距離。民進黨陳水扁于2000年首度執政時仍堅持要當“全民總統”,希望淡化領導人的政黨色彩,塑造非藍非綠的中立形象,給社會不偏不倚的觀感,因此不兼任黨主席。但在島內政治光譜藍綠兩極化的社會現實中,黨意與民意時常發生碰撞,陳水扁的“全民政府”順了姑情失嫂意,左支右絀、顧此失彼,碰了一鼻子灰。最頭痛的問題還是,陳水扁與時任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意見不一,使扁政府推動的政策、法案未能獲得民進黨方面全力配合,導致施政不順。最後陳水扁決定沿用被自己批得體無完膚的“國民黨政黨不分的體制”,走兼任黨主席的“老路”。2002年民進黨黨章也因此明定“執政時期總統得任黨主席”。

  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上臺,因沒有吸取陳水扁執政初期不兼任黨魁的教訓,而無法號令國民黨配合其施政,所以隔年即決定兼任黨主席,黨政大權一手抓。

  前車覆,後車戒。蔡英文決定兼任黨魁,是意料之中:一來可使民進黨避免爆發黨權之爭,維持團結氛圍;二來“黨政合一”有利蔡當局與民進黨加強溝通,使民進黨成為蔡當局的堅強後盾,不至於發生當局、黨兩輛馬車不同方向的尷尬現象;三來可約束民進黨“立委”的出位言行,尤其在兩岸議題方面,近來一些民進黨“立委”提出具爭議“法案”,不利兩岸交流。

  然而,“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黨魁”並非保證蔡英文施政暢順的萬靈丹。有民進黨“立委”認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不是橡皮圖章,言下之意即不會任由蔡主席擺布,不會成為蔡當局的扯線木偶。

  看來,蔡英文要馴服黨內“立委”,恐怕不能光靠“黨主席”的頭銜,還要多下工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