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應共同紀念抗戰勝利 共鑄民族精神

2015年03月10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今年是乙未割臺120週年,也是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70週年。重視民族意識的大陸,去年訂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今年9月3日將舉行盛大閱兵。

  臺灣《中國時報》3月10日社論指出,八年抗戰、太平洋戰爭、二戰是3個彼此密切關聯,又相互獨立、有所分別的概念,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繼續書寫、詮釋這段歷史。面對相關各國在歷史詮釋的交鋒、以及歷史事實的爬梳,臺灣卻在抗戰紀念與詮釋上陷入了尷尬與被動的境地,一方面拙于梳理臺灣的去殖民化與中日戰爭的關係,二方面在面對日本的歷史修正與再詮釋上,越來越缺少針鋒相對的底氣與企圖,三方面在面對大陸抗戰史觀的變遷時,更缺乏積極主動出擊的企圖。臺當局在抗戰勝利紀念活動規劃上的貧弱與局限,正反映了臺灣的尷尬與被動,如果不積極扭轉,歷史的失語與失憶,將是臺灣一個無可挽回的錯誤與憾事!

  臺灣《中國時報》説,與乙未割臺、抗戰勝利命運攸關的臺灣,至今未見重大紀念活動,反而對大陸閱兵,感到吃味。臺當局“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日前表示,大陸以強國自居,在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上,一再搶奪話語權。

  對此,《中國時報》發表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文化大學助理教授石佳音的評論指出,臺當局“國防部”此説,有三點可議。第一,抗戰勝利是全體中國人的大事。兩岸皆屬中國人的政府,任一方為抗戰勝利舉辦紀念活動,都是天經地義。何況目前北京在聯合國裏代表中國,自有責任在國際上維護中國人的主權及歷史話語權。

  第二,北京升高紀念活動,目的是對外爭取話語權,不是針對臺當局。去年北京公佈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名錄,就有91個人或群體是國民黨軍官兵,可見對岸並不想對內壟斷抗戰話語權。臺灣想爭話語權,起碼應積極舉辦紀念活動,且承認當年為抗戰犧牲的中共官兵為烈士。大陸不反對、並樂於出席臺灣的紀念活動,他們也歡迎在臺老兵參與北京閱兵。陸委會卻以“有礙社會觀感”為由,阻老兵前去。

  第三,就算大陸“搶奪”話語權,但臺灣常強調北京從未統治過臺灣,因此絕對搶不走“光復臺灣”的話語權。但相對於盧溝橋畔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增建臺灣專館,將臺灣抗日和光復史納入中國人歷史記憶,臺灣卻已將“日據”改稱“日治”、“抗戰勝利”改稱“終戰”。臺灣連“紀念光復”的話語權都棄如敝屣,有何資格責大陸閱兵?

  蔣介石去臺前下令將侵華日軍總司令宣判無罪,到臺後又聘日本戰犯任反攻大陸軍事顧問。臺灣抗日誌士及其後人在臺的待遇,比不上親日“御用紳士”家庭出身者。李扁兩朝的“臺獨教改”和“去中國化”,使“媚日仇中”成民意主流。許多臺灣民眾對日據殖民感恩戴德。臺灣現有多少人在意乙未割臺、抗戰勝利與光復?

  抗戰勝利、收復臺灣,是中華民族的大事,不是國、共各黨的家事。督促正視歷史,固屬臺灣所當為,但若老跟同胞爭話語權,卻縱容媚日“臺獨”史觀,豈不扭曲紀念抗戰勝利的意義,還讓日人竊笑。

  蔣介石銅像近來常成眾矢之的,228一到更被“斬首、鞭屍、噴漆”。據受害家屬申請賠償數字,228死傷人數最多數千人。1895到1902年間,日本官方統計卻殺了32000台灣人,超過當時人口1%。霧社事件中,日又施放國際法禁止的毒氣,屠殺原住民。兩相對照,蔣被“獨派”定為228元兇,他的銅像無立身之地。日本留下的神社、皇太子或總督行館,卻被奉為珍貴古跡。領導中華民族抗日的蔣介石,下場如此;侵略、殖民臺灣的日本,待遇如彼。

  美國情報人員挑撥離間,日殘留勢力煽風點火,228原因複雜,不該獨責蔣介石。現在紀念228卻變成批蔣大會。遺憾的是:抗議北京搶奪抗戰話語權的人,幾乎無人在228為蔣介石辯護。日本當年對228的煽風點火,不但不必付出代價,還可坐視臺灣人清算領導抗戰的領袖,真是一舉兩得。

  文章最後説,臺灣再爭奪抗戰話語權之前,讓我們捫心自問:為了維護民族尊嚴,兩岸各自做了什麼?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