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政治內訌拖累經濟乃臺灣社會不幸

2014年06月06日 10: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亞洲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近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指出,臺灣作為資源缺乏的小島,要繼續保持繁榮,必須主動進取,擁抱開放貿易,否則臺灣經濟將陷入停滯。他並強調:“臺灣在經濟上承受不起長期打內部政治戰的代價,不管理由是什麼。”史劍道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臺灣經濟增長缺乏動力的關鍵原因。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眾所週知,臺灣市場小、人口老化、資源匱乏,當年能實現“經濟奇跡”靠的是出口貿易、擴大市場,進而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臺灣勁敵韓國急起直追,于2004年其每人平均GDP首度趕上臺灣後,差距拉得越來越大。當時在臺灣執政的正是拋出“一邊一國”、阻撓兩岸三通的陳水扁當局。而韓國卻是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尤其瞄準經濟增長速度迅猛的大陸市場。

  評論指出,臺灣早年在大陸進口市場佔有率一直遙遙領先韓國,以1994年至2000年而言,臺灣在大陸市場佔有率高達12%,而韓國僅佔6%至10%,但之後臺灣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逐步下滑,已降至7%至8%,而韓國近10年來對祖國大陸出口依賴度增至25%。韓國還加緊與祖國大陸談判自由貿易協定,足顯其進一步開拓祖國大陸市場的雄心壯志。

  評論説,反觀臺灣,去年6月已與大陸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兩岸貨物貿易協議也在密鑼緊鼓地進行協商。臺灣原本已爭取到較韓國更優惠的“登陸”條件,殊料島內民進黨極力反對,兩岸服貿擱置至今仍未進入審查程式,生效之時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藍綠陣營本在“反服貿運動”期間達成協定:只要審查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就可審查兩岸服貿。但這不過是民進黨拖延服貿的伎倆。上周民進黨和臺聯黨“立委”聯手提出800多個變更議程案,成功杯葛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復議案,使該案無法在本月會期結束前過關,服貿的審議與通過更是遙遙無期了。

  評論還説,自2月“立法院”新會期開始以來3個多月,民進黨共霸佔主席臺43次,導致多次流會,如今又使出“拉布”詭計,為阻撓服貿生效,無所不用其極。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辯稱“民進黨是立院少數,所以必須要用比較有‘力’的方法,阻擋法案強行通過”。這根本就是“強盜的邏輯”:當初提出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是民進黨,如今卻百般阻攔法案通過;島內多數民眾贊同儘快審查服貿,民進黨卻逆民意而行之。

  評論最後指出,兩岸服貿本是經濟問題,但民進黨卻利用它來打擊國民黨當局,變成政治議題,為年底地方選戰造勢。為了一黨之選舉私利、一黨之意識形態,民進黨不惜臺灣的經濟發展和民眾福祉,實乃臺灣社會之不幸。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