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反中恐中”違逆全球經濟潮流

2014年05月22日 09: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2日發表評論説,沒有人會否認19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在歐洲,沒有人會否認20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在美國,如今,人們也愈來愈難否認21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在亞洲。

  而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已明顯地成為亞洲經濟火車頭,面對此一客觀現實,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反對兩岸深化經濟合作的人士,不免是在違逆亞洲潮流、違逆世界潮流。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發佈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亞洲11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于1995年時,其出口市場都是日本大於中國大陸,且是日本超出很多;至2012年時,其中10個經濟體的出口市場變成中國大陸大於日本,且是中國大陸超出很多,臺灣當然也未例外。

  因此,如何運用大陸崛起而加強兩岸經濟合作以發展臺灣經濟,是朝野必然共同因應的課題。反服貿者所表現出來的激烈“反中恐中”心態,實是擋住臺灣經濟出口的高墻。

  大陸和東南亞各國的自由貿易區已于2010年建成,當前,東盟和中日韓10+3以及東盟和中日韓港澳印新10+6的自由貿易區計劃,也在推進之中。加上大陸提出連接歐亞大陸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構想,使得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態勢已不可逆轉,且在此過程中,大陸的主導性會愈來愈強。

  臺灣完全不應陷入所謂“從世界走進中國大陸”,或“從中國大陸走進世界”二擇一的簡單思維。即將出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曾經批評馬英九選擇先走進大陸,而她主張先走進世界。馬英九于本月20日前往臺中的中國醫藥大會座談時,就此指出,他選擇的是同步走進大陸和世界,只要有效果,先與大陸合作並無不可。

  近年,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其後續的服貿協議,即是務實因應亞洲經濟整合的大潮流。然而,服貿協議因民進黨和一批激進人士的抵制,以致遲遲未能完成“立法”程式,並將拖延兩岸正在協商的貨品貿易協議。“反中恐中”、反服貿、反對兩岸經濟合作的後果,將是臺灣被亞洲拋棄,此絕非危言聳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