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封閉的“小確幸”造成經濟大崩壞

2014年04月28日 09: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太陽花學運”暫告一段落,緊接著林義雄展開“停建核四無限期禁食”行動,國民兩黨再度為核四問題對衝,接著是“五一勞動節大遊行”,太陽花有意合流上街,另一邊無殼蝸牛也準備再上街頭。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社論説:看來,臺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難有寧日。

  太陽花運動已在“立法院”形成緊箍咒,藍綠黨團本來就已經對“服貿協議”吵鬧得不可開交,加上“監督條例”的爭執,兩黨更是毫無交集。別説馬英九6月通過的期待勢必落空,甚至於藍綠能否在下個會期吵出個比較清楚的眉目,都還充滿變數,因為下個會期距離“七合一”選舉又更接近了,“服貿”這個議題肯定會成為各方角力的焦點。

  “服貿協議”前途茫茫,核四議題在“聖人”林義雄決絕行動的加溫下,加上藍營中生代政治領導人對核四運轉也並不全然支援,已迫使“行政院”及國民黨“立院”黨團立場退讓,同意核四封先完工,但民進黨依然堅持立即停建。可以想見,核四的未來一樣充滿變數。看來,臺當局施政已進入寸步難行的艱困時期。

  對於臺灣因太陽花運動掀起的種種風波,致使“服貿協議”進入“無限期停擺”的困境,不只馬當局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地勸説不要自斷生路,連國外的專業機構與政治人物都看不下去,紛紛為臺灣感到憂心。甚少評論他國政治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表示,“服貿協議”是個好協議,不簽可惜;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院長杜道明、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布裏斯及美國商會紛紛指出,如果“服貿協議”遭到封殺,將導致其他國家和地區也不願與臺灣談判自由貿易協議。這樣一來,臺灣恐怕走投無路,在經濟上只能愈來愈依賴大陸市場。也就是説,反服貿的結果反而會將臺灣一步一步推向大陸,這真是非常諷刺的事。這些話,馬當局都講過了,只是臺灣的太陽花非常炙烈,聽者藐藐。

  “擁核”在臺灣已非主流意見,“反核vs.廢核”的差別主要只是在於臺灣要選擇激烈地立刻停建核四,還是穩健減核,漸次提高其他發電方式的佔比,逐成無核終極目標。問題是,遭到311福島核災的日本,都已從反核的激情與絕對主義中逐漸轉向。安倍政府實際上已拿掉“2030零核”目標,理由無他,就是考慮國家發展的需要。如果日本都已採取務實、理性的態度,臺灣難道不需要有相似的顧慮嗎?

  面對上述提醒,許多太陽花世代的響應是,沒關係,如果這個世界就因為臺灣不肯跟大陸交往就封鎖我們,臺灣人就“自立自強”,如果因為不使用核電造成供電不足或電價調漲,大家就安貧樂道,過著“海角一樂園”的小確幸日子!姑且不論這是不是大多數臺灣人的期望,就現實來説,以臺灣的資源、面積與人口、經濟規模等因,這種想法真是阿Q到家,或者應該説,根本是天方夜譚。

  首先,臺灣的經濟結構主要是由“民間消費”加“進出口貿易”的雙引擎成長模式所帶動,出口貿易對增加臺灣就業機會至為重要。臺灣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130%,在全球中名列前茅,臺灣是“外需推動型”經濟成長模式,如果對外貿易不振,直接影響島內民間投資與消費,經濟成長雙引擎停滯,屆時太陽花世代要煩惱的可就不是22K的問題,而是台塑董事長李志村説的“再向下探底成15K”。

  臺灣的現況是:不論臺當局提出什麼施政方針或目標,反對聲浪一概震天價響,上街抗議無日無之,淹沒其他不同意見的聲音,執政者恐慌忌憚,不敢有所作為。臺灣已人心浮動、互相制肘,幾無前進力量。一心一意以為臺灣可以關起門自爽自足的太陽花世代,最好趁早做好心理準備:如果資源缺乏的臺灣選擇自我封閉、任何政策都推行不動,那麼很快的,小確幸就會耗盡,緊跟著經濟大崩壞就要來臨了。對此,大眾怎能夠繼續沉默,致令形勢惡化,終至不可收拾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