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龍應臺評論學運:思想層面非常薄弱

2014年04月03日 10: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龍應臺昨天在臺“立院”答詢時,指出這次學運思想層面非常薄弱,充滿矛盾與沒想透的東西,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文表示,龍應臺對這次學運的評論,説得中肯而有高度,也講出了很多民眾的心聲。

  文章説,30年前,臺“文化部長”龍應臺曾以政治評論《野火集》,助燃了臺灣社會全面的民主覺醒。她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犀利的觀點,不只把臺灣昔日的威權體系批判得坐立難安,對大陸與香港的評論也充分展現一位良心知識分子的視野與關懷。龍應臺昨天在“立院”答詢時,對這次學運的評論,説得中肯而有高度,也講出了很多民眾的心聲。

  龍應臺讚許這次學運在行動層面上是100分,但是思想層面非常薄弱,充滿矛盾與沒想透的東西。既然自稱捍衛民主,但法治支援民主,行動者卻破壞法治以支援民主。學生認為服貿不符程式正義,自已卻霸佔“國會”違反程式正義。馬英九已經多所退讓,學生還這樣堅持,令她感到困惑與憂慮。代議制度是得到民主後,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重要基礎,如果連代議制度都無法信任,“我們的民主無路可退”。

  文章指出,學生們以年輕人的純真與熱情,的確在臺灣社會掀起了對服貿的關注,但在手段上,霸佔“立法院”不只阻斷了“國會”運作,也是以一己之意破壞了民主代議機制的獨斷。如果誰佔據議場,誰就能要當局聽命行事,那臺灣從今以後還需要選舉嗎?學生領袖強硬的姿態,反服貿學生對不同想法的人視如仇敵,也讓這個議題成了有你無我的戰場。學生指控服貿會帶來嚴重後果,但學運對民主機制與臺灣社會的傷害,恐將更加嚴重。

  文章最後強調,學生佔據“立法院”已經超過半個月了,馬英九已經作出了不少讓步,學生代表的姿態不但拉高到毫無妥協,在絕對而激烈的對立情緒下,社會開始出現撕裂危機。學生們出發點是良善的,但有些不同的意見,是不是也可以靜下心來聽一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