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馬當局步步退讓 學生們得寸進尺

2014年04月03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3日社論指出:馬英九的民意支援度現在還剩下幾趴,大概已沒人有興趣知道答案了。讓學生佔領“立法院”那麼久只是其一,更難堪的是,他在政治上步步退讓,讓學生予取予求,卻只是愈發助長學生氣焰高漲、頤指氣使,彷彿他們真的能代表“全民”指揮臺灣。這出民主鬧劇,馬英九要陪學生玩到幾時?

  社論説,我們並不是主張臺當局應立即動用警力將學生驅離;然而,這個臺當局簡直像棉花糖似地,隨便學生怎麼索取怎麼要挾,卻提不出任何要求退場的相對條件,或從正當性的角度要求學生限期撤出,遑論駁斥學生的無理。

  太陽花學運為“反服貿”而起,起因是認為張慶忠宣佈服貿為“已審查”違反程式正義,是黑箱作業;如今,馬當局已同意服貿協議退回委員會重審,同時也同意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已具體回應了學運的主要訴求。至於學生要求的另外兩點:一是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討論當前臺灣的憲政危機,二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必須先完成“立法”再審服貿,則是學生漫天喊價的緩兵之計;前者意在擴大戰場,後者則是不可能的任務,馬當局難道也只能照單全收?

  臺灣“政院”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今天將送至“立法院”,草案採取了“四加二”的監督程式,內容與學運版本不盡相同,有待朝野“立委”並同與其他版本審議整合。然而,《監督條例》與《服貿協議》原是可以同步進行的工作,學生卻主張先完成前項條例再審後者;如此一來,和推翻服貿已沒有兩樣,因為隨時可以利用任一項程式異議阻擋服貿協議的進行。果真如此,馬當局今天的讓步即完全失去意義。

  不僅如此,學生要求所有朝野“立委”必須簽名同意“先立法再審查”,並簽署同意書;此舉,根本是在利用集體暴力剝奪個人意志,形同霸淩。不論同不同意此舉,任何有尊嚴的“立委”,都不可能簽名交出自己的代議權吧?學生提出這種侵犯“立法權”的條件,不覺得太過自大及反民主嗎?

  至於學生要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馬當局則交由“行政院”規劃召開“經貿國是會議”作為因應;此時此刻看來,也是畫蛇添足之舉。原因不在經貿議題不重要,臺灣要拼經濟,兩年前就應召開此會議;但在各界不斷呼籲下,馬當局置若罔聞。如今,學生把服貿問題上綱到“憲政”層次,臺當局卻又想用“經貿國是會議”來打發,不僅牛頭不對馬嘴,也不是學生在專業上所能參與,當然不可能換取得學生的退讓。

  果然,昨天學生不僅悍然拒絕接受“經貿國是會議”,更進一步拉高身段,指責馬英九和江宜樺毫無資格主持任何改革會議,必須由公民團體和學生為主體來籌備與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再將結論交由體制機構來執行。由此看來,馬英九步步退讓,只換得學生步步進逼、得寸進尺,幾名學運領袖則儼然以“超當局”的姿態在那裏喝令指揮。整個臺當局的顏面可以如此被踐踏嗎?臺灣的當局可以伸縮自如到隨便誰來指揮嗎?

  社論指出,本報昨日《黑白集》提到,馬當局的危機處理常常落入“打破杯子,賠掉房子”的窘境。去年洪仲丘事件幾乎摧毀了整個軍隊的士氣和制度,馬王的“九月政爭”落得一敗塗地並賠上黃世銘,而今天反服貿事件眼看著又重蹈覆轍讓黨鞭挂彩,而放眼仍看不到終點。學生能將馬當局玩弄于股掌之上。

  社論説,這次學運誠然展現了新世代的面貌與呼聲,但就為“反服貿”揭竿而起的意義而言,它的高潮應該是在330的凱道宣佈勝利收場。問題是,學運領袖不能見好就收也就罷了,竟連馬當局也不設停損點、唾面自幹地和學生在那裏耗著,而雙方竟都口口聲聲宣稱自己代表“人民”。請問:你們心中真的還有別人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