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立報》休刊 臨別呼籲清醒的力量

2014年04月03日 09: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立報》即將休刊。在臺北學運滾滾風潮中,這也許不是一個太受矚目的訊息,平面媒體的凋零畢竟已是全球化的常態,即使是文化工業勃盛的歐美各國,不少具有百年豐厚傳統的報紙也在近年紛紛劃下休止符。

  《臺灣立報》在3日的休刊社論上表示,我們要對多年來堅定支援《立報》的作者與讀者説聲抱歉。雖然報社工作人員和諸多專欄作者都願意不計酬勞熱情奉獻,終究還是不敵媒體市場殘酷的現實,我們被迫在本週過後,與大家暫時告別。

  社論説,要感謝許多讀者給予我們的鼓勵。在臉書平臺上,我們讀到如下的文字:“立報與公視是我覺得臺灣僅剩的少數清流媒體,中立不煽情,可惜世風日下生存艱困,希望大家能支援他們……”,類似的聲音,我們時常聽聞,也因而鼓舞著我們在艱困的條件下繼續前進。不少知識圈的朋友也很嚴肅地告知:在眾聲喧嘩乃致囂鬧的各類媒體當中,《立報》是他們唯一願意靜心細讀的報紙。很遺憾,這樣一份屬於臺灣社會的公共輿論資産,無以為繼。

  社論回顧,臺灣1987年解除戒嚴,翌年,《臺灣立報》即在報人成舍我手下創辦,成露茜繼以光大發揚。這位親友學生口中的Lucie,經受過歐美狂飆年代的洗禮,畢生秉持素樸左翼信念,從學院到報社,她堅持理論與實踐並行,以知識培力行動,以行動豐實知識。當臺灣眾多媒體日趨輕薄媚俗之際,《立報》的存在,所代表的,正是解放年代知識分子的信念與傳承。Lucie不幸于2010年病逝後,由魏瀚社長守成,延續《立報》志業。於今,在熄燈前夕,我們不禁想起Lucie摯友,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于《成露茜論文集》發表時所説的話:“對一個人最好的紀念,就是把她的知識傳遞下去!”

  社論説,我們曾經想把《立報》打造成一個知識的戰場,一個實踐的基地。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説,“閱讀早報是我面對現實的晨禱”,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報紙可以反映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可以寄託時代的精神,因為其內容蘊含相當豐富的知識成份,通過報紙所描述、評論的現象,得以認識本質,追求真理。在黑格爾看來,知識是亂世的唯一救星,只有知識可以讓我們在面對變局時,不致如同禽獸一般驚惶,能夠洞見社會上虛驕、反智、偽善、假勇敢等現象,並予以批判。亦即,報紙可以是知識的傳遞,也可以是清醒的力量。這是我們對《立報》的期待,不管是過去與未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