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反服貿學運已變質 成為政治運動

2014年04月03日 09: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反服貿學運佔據“立法院”議場已進入第17天。臺灣《中華日報》3日社論表示:民進黨籍“立委”昨天更與學運學生裏應外合阻擾服貿審查,赤裸呈現反服貿其實又是一場政治鬥爭。

  社論説,“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原排定昨天聯席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民進黨籍“立委”在會議室外築起人墻,還變本加厲鎖住會議室大門,致使聯席審查會無法舉行,國民黨“立院”黨團“立委”林鴻池斥為:“這是‘立法院’最黑暗、最悲哀的一天。”民進黨自3月12日起,已有4次以“少數暴力”阻擾服貿聯審的先例。

  “太陽花學運”于3月18日爆發之後,民進黨團執意附和學運訴求,根本不想讓服貿回到原點逐條審查、逐條同意。昨天更出現吊詭場景——民進黨籍“立委”夜宿群賢樓九樓會議室,阻擋國民黨籍“立委”進入會議室;學運學生則率眾包圍“立法院”,築起第一道防線,阻擾國民黨籍“立委”進場開會。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上述吊詭場景充分顯現民進黨之於學運不但毫不避諱的“給力”,甚至明火執仗的與學運裏應外合;進一步説,學運訴求基調在於反服貿,民進黨團則扮演反服貿先鋒部隊,然而,民進黨與學運勾連在一起,如謂僅在於反服貿,那就是以筌為魚未能究明真相。

  經過網友“人肉搜索”,確知學運領袖之一為“臺獨”分子,他曾在公開場合宣稱自己“主張臺獨”。一個“臺獨”色彩鮮明的學生夥同其他人發動所謂“反服貿學運”,其反服貿訴求只是表像,骨子裏其實是以“臺獨”思維和國民黨進行政治鬥爭。

  政治鬥爭的本質在於製造政治矛盾,由政治矛盾升高為政治對立,再由政治對立肆行政治對抗。臺灣政治鬥爭由來已久,其鬥爭場域在街頭、在“立法院”,並以街頭串連“立法院”、“立法院”聲援街頭進行“永不妥協、永不讓步”的鬥爭。自從學運爆發以來,學生訴求不斷加碼而了無讓步跡象,即使馬當局已大幅讓步,仍舊節節進逼死命對抗。

  不妥協、不讓步即為政治鬥爭手段,在民進黨“招式字老”的情況下,臺灣政壇早已司空見慣。特別是民進黨毀棄前諾不面對服貿逐條審查、逐條表決,同時不願就此審查方式再度和國民黨協商。反服貿學生對於這種政治鬥爭手段,竟也可以操作得很嫺熟,已和民進黨穿起同一條褲子。是以學運真面目暴露後,何時退場也就説不準。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助於臺灣經濟結構轉型,且是臺灣和區域經濟接軌的跳板。學運學生和民進黨悄然連手以反服貿之名肆行政治鬥爭之實,這種“逢中必反、逢馬必反”的粗暴行為,已將政治因素攪入經貿議題,不論學運何時落幕,這場政治鬥爭的代價是不惜賠上臺灣未來的經濟發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