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佔“立院”歹戲拖棚 “反反服貿”出手反擊

2014年04月03日 08: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4月1日,臺灣挺服貿團體抗議學生霸佔“立法院”。(圖片來源:臺媒)

  4月1日,一名原本在臺灣“立法院”反服貿的學生,登上了“反反服貿”的宣傳車,控訴反服貿學生“自私霸道”,“不認同類”,他因為喝水太多出來上廁所,回去就被趕了出來,所以他要“變節”挺服貿。這件事聽起來就像個愚人節玩笑,但卻頗具代表意義。抱著如此草率態度來反服貿的學生大有人在,正如島內觀察人士所説,很多學生其實不知道他們在反什麼,以及為何而反。

  一場政治嘉年華

  學生們所知的服貿協議內容,多來源於網上由綠營學者散佈的“懶人包”,而被他們批“黑箱操作”的臺當局,此前已開了16場公聽會和上百場政策説明會。從學運領袖理盲的訴求,到學生們現場玩自拍、吃零食、談戀愛的媒體影像,這場學運就像場自娛自樂的政治嘉年華。

  以學運之名,在多名與民進黨關係密切形同週邊黨工的學生帶領下,學生們癱瘓“立法院”已超過兩個星期。在民粹氣氛日益濃重的臺灣,臺灣當局和警察們面對抗議者時表現軟弱,尤其面對“天之驕子”的學生們,更加不敢輕舉妄動。這種氛圍反過來鼓勵了學生,學運至今尚看不到退場跡象。

  無奈之下,挺服貿的民間人士開始加入戰場。4月1日,“反反服貿”的臺灣勞工福利聯盟發起“要工作、要生存、要服貿”運動,號召2000人前進“立法院”。臺北市總工會理事長蔡宏駿説,外傳臺灣勞工反對服貿並非事實。“反反服貿”學生代表林明正指出,任何政策都有正反兩面影響,服貿對臺灣是利大於弊。

  前來支援“反反服貿”的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則對警察喊話,“你們在包庇犯罪”。他説,警察應該依法制暴,第一天就該驅離學生。

  不少人對學運提告

  “反服貿”聲勢浩大,但並不意味著臺灣民意如此。民進黨選輸了2012年“大選”,足以證明兩岸交流符合主流民意。冷靜理性的中間選民是個喜歡沉默的群體,但學生任性且違法的行為實在已經拖太久,臺灣社會越來越多人開始發出“反反服貿”之聲。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3月31日與40多名工商業界代表會面,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自動請纓,表示如有必要,願意帶60大産業工會的理事長到立法院向學生説明服貿不會對臺灣産業不利。

  一名法律工作者接受訪問時説,她已向學運領袖林飛帆和陳為廷提出追訴。她説,這無關支援或反對服貿,而是單純反對學生佔領議場,要求學生儘快退場,否則一定會提告到底。臺北地檢署也證實,已有不少人對佔領“立法院”的學生提告。

  近20名臺北市里長3月31日齊聚臺北市議會大門口,呼籲學生回歸校園,警察回歸治安維持,還給市民寧靜的生活。臺北市大安區里長聯誼會會長、昌隆裏里長王志剛表示,學運已經造成社會不安;日前幾位臺北文山區的里長們聚在一起討論此事時,對臺灣的未來相當憂心。代表發言的文山區景東裏里長高鳳謙表示,民主的真諦就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她真心期盼學生趕緊回到校園。

  最佳退場時機已失

  4月2日,反服貿學生代表號召聲援民眾再度包圍臺“立法院”,臺“警政署”不得不派出1600名警力,對“立委”出入車道加強維安。實際上,馬英九已經答應了學生提出的多項訴求,包括將服貿協議退回“立法院”逐條審議,但學運領袖不願罷休,堅持要求將服貿協議退還給大陸重新簽署。這個訴求基本上沒有實現的可能,臺灣媒體評論指出,馬英九如果答應,等同讓臺灣法治崩潰,成為國際笑柄的同時,也將他前6年的兩岸政績全盤否定。

  臺灣政論名嘴唐湘龍認為,學生不懂見好就收,已錯過最佳退場時機,“學生現在如何找到臺階下,他們面臨的困難,我覺得可能會比馬英九更多”。(記者 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