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反服貿”學運的政治影響不容低估

2014-04-02 15: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臺灣爆發的“反服貿”學運已經持續10余天,華廣網今日刊載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指出,學運嚴重干擾馬當局施政,其“骨牌效應”突出,不僅加劇臺灣社會動蕩,更影響兩岸關係發展,其政治影響不容低估。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臺灣爆發的“反服貿”學運已經持續10余天,30日又在民進黨力挺及強力動員下,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了號稱有20萬人參加的大規模遊行集會活動。這場學運已嚴重變質,有著濃郁政治色彩,並由於打著學運旗號,加之民進黨及綠營人士別有用心地操弄、渲染,因此具有更強的欺騙性,其政治影響不容低估。

  嚴重干擾馬當局施政。“反服貿”學運使得臺“立法院”議事空轉、行政法案無法推行,嚴重干擾馬當局施政。學生們佔領“立法院”,使得服貿協議無法在院會審查通過,逼迫國民黨方面不得不同意退回委員會重審。可學生們卻還不斷加碼,要求先立法、再審服貿。如此一來服貿協議不知何時才能通過生效,這對馬當局施政影響甚大,更是臺灣經濟發展無法承受之重。馬當局本來將2014年確定為“經濟突破年”,而服貿協議則是作為振興臺灣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一旦被阻或被耽擱,將嚴重影響馬當局拼經濟成效。不僅如此,“立法院”本會期尚有諸多其他重要法案待審,均因學運而統統停擺、無法審查,這將使得馬當局施政雪上加霜。

  “骨牌效應”突出。這次“反服貿”學運以非法暴力手段強佔“立法院”、衝擊“行政院”,一舉攻破臺“立法”、“行政”兩大機構,創下了臺灣學運甚至是社會運動史上從未有過的記錄。然而這一非法暴行卻未受到臺灣社會的廣泛譴責,更沒有受到法律的嚴肅懲處,相反卻因為是學生之舉而被視為“英雄壯舉”,受到諸多肯定。這在島內社會可能會産生嚴重的“骨牌效應”,形成動輒訴諸暴力抗爭的不良示範,使民主、法治、是非觀念錯位,埋下社會動蕩的亂源。這種不顧一切的非法暴力抗爭手段一旦合法化、正常化,未來民進黨等在野勢力勢必會繼續“克隆”這一模式,借“學運”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各民間團體、特別是學生更會有樣學樣,動輒發起學運、社運,甚至採取非法暴力抗爭,逼迫當局妥協、讓步。

  加劇社會動蕩。“反服貿”學運的爆發,使得沉寂一時的臺灣“公民社會運動”再掀高潮,圍繞服貿協議的鬥爭已由國、民兩黨間的搏弈演變成藍、綠之爭,甚至使得整個臺灣社會捲入其中。民進黨勢必會蠱惑、支援學生、民眾繼續佔領“立法院”,發動更大規模的抗爭行動。學生已于30日發起在凱達格蘭大道集會活動,企圖逼馬當局、國民黨就範;國民黨方面出於執政需要,難以捨棄服貿協議這一振興臺灣經濟的利器,雙方的鬥爭將持續。島內目前的混亂局面若不能儘快妥善解決,必將加劇社會的對立與動蕩。

  影響兩岸關係發展。“反服貿”學運對兩岸關係的衝擊不可小覷。從表面看,運動的矛頭是對準服貿協議的審查問題;深層次看,學運中有部分參加者的動機是出於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不滿。不僅這場學運的幕後黑手是民進黨,發動這次學運的學生“領袖”也多是深綠色彩。他們中有的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甚至本身就是民進黨黨員,公然鼓吹“臺獨”,受民進黨政治理念影響甚深,與民進黨一樣是“逢陸必反”。經過這次學運,無論最終服貿協議過與不過,這些深綠立場的學生都會嘗到“反對”的甜頭,未來將會更加賣力配合民進黨制約兩岸關係的發展。如果他們成功擋下服貿協議,兩岸ECFA其他後續協議的商簽和生效將面臨更大阻力。即便服貿協議得以通過,臺灣方面很有可能還將制定所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這將為民進黨在立法機構掣肘兩岸相關協議提供更大便利。另外,受這次學運的啟發,民進黨未來也會加大對學生運動的操弄利用,想方設法阻礙兩岸關係發展。

  波及年底“七合一”選情。從目前的情況看,“反服貿”學運對臺灣今年年底“七合一”選情勢必會造成一定衝擊,總體而言是“利綠傷藍”。民進黨這次成功煽動學運,把青年學生推到抗爭國民黨的第一線,挾“學運”之勢以打壓國民黨,並借機發動大規模群眾抗爭活動,提振了動員能量,拉抬了民進黨聲勢,對該黨年底選情具有刺激作用。國民黨則由於在服貿審查程式中出現幾次失誤,被民進黨抓住把柄,以致于陷於被動,在“反服貿”學運中倍受指摘,整體氣勢上受到影響,有可能會波及其“七合一”選情。當然,事情也非絕對,這場學運再度暴露出民進黨“逢陸必反”的本質,彰顯其無法突破大陸政策瓶頸;同時加重了藍營危機感,“白色正義聯盟”、“康乃馨活動”等“反反服貿”活動的出現即是明證。未來馬當局、國民黨若能妥善處理好這場危機,化被動為轉機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本文作者為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