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是躲在幕後的藏鏡人

2014年04月02日 09: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攻佔“行政院”、在凱道大規模示威活動,臺當局已部分響應學生的要求,外界卻傳出反彈聲浪。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學生原始的要求還算合理,但發展到今天,如果説已經成為一場臺灣版的顏色革命應不為過,多數參與者是主動或被動的遭人利用,民進黨則是躲在幕後的藏鏡人,它既想利用學運來打擊執政當局,但也被部分更激進的學生所綁架,於是變成了一種惡性的迴圈,最後倒楣的是臺灣整體。

  社論摘編如下:

  “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攻佔“行政院”、在凱道大規模示威活動,不但要求馬英九道歉、“行政院長”下臺、退回兩岸服貿協議、要求建立兩岸協議審查機制,甚至上綱到要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還給當局下達最後通碟,威脅馬英九要“服從人民的指揮”,並説如果不從,就要展開全面長期抗爭等等。當局已部分響應學生的要求,外界卻傳出反彈聲浪,認為這些群眾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不過自以為是的學生領袖仍堅持己見。

  學生原始的要求還算合理,但發展到今天,如果説已經成為一場臺灣版的顏色革命應不為過,他們用表面無害、尚屬正當的主張,要求溝通與對話,實際上卻有改變“憲政體制”之意。我們認為今後觀察的重點應該是,一、誰能搶到話語權,爭取島內外民眾的理解、同情與輿論的支援,二、學生領袖與民進黨之間的關係,兩者能否能厘清,是各自追求最大利益,或相互裹脅向懸崖飚車。三是當局是否能夠一切依法行事,不要讓民進黨及打著正義旗號的首謀有脫身和轉移焦點的機會。

  對於學生和群眾的抗議行為,大家應該尊重,畢竟不管理性與否這都是他們的權利,但外界要質疑的是,這些人對於服貿協議的實質內容到底理解多少,難道只有他們的主張才是代表正義的一方,難道這種回到叢林自然法則的作法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為何這些所謂的學生領袖總是隨著特定政黨的説詞、腳步與鬥爭策略起舞,為何每次總是幾個特定的人士在主導整個情勢,為何所有的抗爭活動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人和民進黨之間的實質關係在網路已經傳得沸沸颺颺,請大家把自己的政治立場與態度拿出來讓人檢驗,給外界一個明確的説法如何?

  外界要強烈的質疑是,當民進黨地方首長如陳菊,已經表示願有條件接受服貿,那麼民進黨將來重新執政時,要不要和大陸斷絕往來,要不要推翻過去幾年來所簽訂的兩岸十幾項協議,還是像當年選前全面反對、杯葛ECFA,後來卻又説是當局的政策有延續性,願意概括承受?民進黨真有本事與決心就來個始終如一,讓臺灣民眾知道,蘇蔡謝遊就是逢中必反如何?

  這次因服貿協議造成的抗議,部分學生只是單純針對程式問題,這裡面其實反映出他們內心看不到未來、畢業即失業的恐懼,但我們也要嚴正指出,這次抗爭活動只成就了少數的所謂學生領袖,他們全部都是民進黨的強烈支援者,未來彼等代表民進黨參選將不令人意外,而多數善良的參與者是主動或被動的遭人利用,民進黨則是躲在幕後的藏鏡人,它既想利用學運來打擊執政當局,但也被部分更激進的學生所綁架,於是變成了一種惡性的迴圈,最後倒楣的是臺灣整體。

  在兩岸關係方面,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服貿協議遭到退回,除了臺灣自己受害之外,我們應該可以預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的到訪,貨貿協議的談判與簽署,兩岸兩會辦事處的成立都會受到影響。

  對民進黨而言,則應該説清楚自己的政策,真的如柯建銘所説,要不計兩岸關係及臺灣産業競爭力的代價,退回服貿協議重啟談判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