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反服貿”不再鐵板一塊

2014年04月02日 08: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高雄市長陳菊日前表示,若符合程式正義,對臺灣有利,且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就支援服貿。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經過一輪“轟轟烈烈”的抗爭運動後,民進黨內部對於是否反服貿出現了不同意見。地方首長對基層民意有靈敏的嗅覺,能客觀地看待兩岸經貿往來,認清大勢所趨,突顯了民進黨高層和地方基層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的不同手法。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一些人籌劃組織的反服貿抗爭運動雖然標榜無黨派、無“顏色”,但這半個多月以來的幾場重要活動卻是“綠影幢幢”。幾名反服貿骨幹雖然具有“學生身份”,但其實是民進黨支援者、是“抗爭老手”、是“職業政客”。而一眾民進黨“天王”、“天后”更是穿梭其間,趁機提高曝光率。民進黨“立委”也輪班在“立院”議場“保護”學生,提供物資和其他支援。上週日民進黨原本申請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前凱達格蘭大道的集會路權,但當獲悉“佔院者”要進行大規模的遊行活動後,立即讓出路權。其實,上月19日晚反服貿民眾強行佔領“立院”議場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就叫囂“全民包圍‘立院’”。可見,“佔院事件”一發不可收拾,民進黨脫不了干系。民進黨與“佔院者”沆瀣一氣、互為利用,企圖借反對服貿阻礙兩岸經貿往來,挑撥兩岸關係。

  然而,在經過一輪“轟轟烈烈”的抗爭運動後,民進黨內部對於是否反服貿出現了不同意見。高雄市長陳菊日前發出了“第一炮”。她説,若符合程式正義,對臺灣有利,且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就支援服貿。其觀點也獲得幾位民進黨籍縣市長的認同。陳菊提出的“三項條件”與國民黨立場及臺灣社會支援服貿人士的看法頗為一致,顯示其對服貿的態度也趨於理性和客觀。由此也突顯了民進黨高層和地方基層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的不同手法。

  地方首長肩負著發展地方經濟、改善民生的重擔。俗話説“近水樓臺先得月”,推動兩岸經合乃是發展臺灣經濟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尤其已跌出世界十大港口排名的高雄港雄風不再,對於近年有陸資投資高雄港碼頭,高雄市府樂觀其成。2010年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民進黨也一度視ECFA為洪水猛獸,但後來該黨首先表示支援ECFA的還是地方首長。民進黨高層身處臺北繁華之都,與基層民意嚴重脫節。不食人間煙火,又怎能了解民間疾苦?反倒是地方首長對基層民意有靈敏的嗅覺,能客觀地看待兩岸經貿往來,認清大勢所趨。其實,代表民進黨出戰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蔡英文于2011年也表達“概括接受ECFA”的立場。

  早前民進黨內部調查顯示,在兩岸政策上的7項數據調查,民進黨有6項輸給國民黨,其中有4成人最不能接受民進黨“逢中必反”,而對大陸經濟政策方面,也有3成泛綠民眾認為民進黨過於保守。可見,民進黨在連輸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也未能徹底反省僵化保守的兩岸路線,如此離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已遠于“一哩路”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