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貞昌“海鷗説”暴露其“臺獨”本質

2014年01月17日 10: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1月14日就兩岸政策話題接受臺灣“中央廣播電臺”專訪,提出了一些看似新穎的論述,比如所謂“海灘之鷗”、“中國加一”等説法。華廣網16日刊載署名華一的評論文章指出,蘇貞昌“海鷗説”再度暴露其“臺獨”本質。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1月14日就兩岸政策話題接受臺灣“中央廣播電臺”專訪,這也是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後,黨主席蘇貞昌首次接受媒體專訪。在這次訪問中,蘇貞昌提出了一些看似新穎的論述,比如所謂“海灘之鷗”、“中國加一”等説法。而事實上,這些説法包裹著的是徹頭徹尾的“臺獨”主張,是蘇貞昌一貫“臺獨”立場的進一步衍申和發揮,是蘇反擊謝長廷等黨內務實派指責的遁詞和藉口,也是他對“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這份“臺獨”文件的形象注解。

  用“海灘之鷗”比喻兩岸關係是有意割裂兩岸紐帶。蘇貞昌在專訪中用“海灘之鷗”來比喻他理想中的兩岸互動狀態,“海鷗在海灘上走,你也在海灘上走,你走你的,它走它的,兩個都很好,你欣賞它,它欣賞你,你卻要去抓它,海鷗就會飛走”,蘇貞昌由此得出結論,中國大陸“要抓住臺灣的心,是不要去抓她,不要去礙她,反而是多給她一點鼓勵與空間。”這番話説起來振振有詞,好像是在表達一種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的“善意”,實則不然,因為這個不倫不類的比喻將大陸與臺灣的關係完全割裂、錯置,有著很強的欺騙性、虛偽性。在這個“海灘之鷗”比喻裏,人是人,海鷗是海鷗,雙方各行其是、互不關涉、毫無交集,僅剩下互相“欣賞”就可以了。請問這是大陸與臺灣的真實關係嗎?當然不是。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海峽兩岸的血脈淵源、歷史聯結、人文紐帶密不可分,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兄弟手足。這種緊密相聯的關係怎麼能夠用人與海鷗的關係來比方?更何況兩岸關係發展至今,經濟、文化、民間往來等各項交流蓬勃開展、成果豐碩,兩岸已經形成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的高度融合態勢。今天的兩岸關係,不是誰要離開誰的問題,更不是誰要抓住誰的問題,而是要增進互信、加強合作、共謀發展、實現雙贏,這才是兩岸人民的心聲,這才是島內的主流民意。

  “中國加一”理論是在變相鼓吹“一中一台”。蘇貞昌還在專訪中言之鑿鑿地説:“不要限制住臺灣的國際空間,臺灣與中國一起在世界上,就是‘中國加一’。”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哪是“中國加一”,這分明是“中國減一”,這種説法意味著把臺灣從中國分割了出去,並將臺灣與中國並列起來,妄圖藉口拓展所謂“國際空間”,在世界上宣揚和製造“一中一台”。其實,關於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國臺辦曾一再明確指出:“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的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大陸的態度是一貫而明確的,同時也是積極和務實的。2008年5月以來,在兩岸政治互信得以建立和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得以開創和深化的大背景下,中華臺北先後作為觀察員或特邀嘉賓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等活動,充分體現了大陸方面對臺灣同胞的善意,也符合國際社會普遍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而蘇貞昌從其“臺獨”立場出發,錯誤地認為臺灣地區有權加入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並聲稱是大陸在“限制”、“打壓”臺灣。這種認知完全無視“一個中國”原則,嚴重混淆了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臺灣地區對外交流交往有害無益。

  “臺獨黨綱過去式”説法是別有用心的欺人之談。蘇貞昌在專訪中還回應了黨內人士提出的凍結“臺獨”黨綱問題,聲稱“‘臺獨’黨綱已經是‘過去式’,因為臺灣早已是‘主權獨立國家’,現在根本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這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也欺人的説法。民進黨黨綱第一條明確聲稱要“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臺灣共和國”,要“制定新憲法”,實現“獨立建國”,這也就是廣被外界詬病的“臺獨”黨綱。這一黨綱所確定的方向與臺灣地區目前的法律規定、政治定位完全不符,根本不是什麼“過去式”,而是眾多鐵桿“臺獨”分子心目中的“將來式”。蘇貞昌之所以要這麼説,是想回到他念茲在茲的“臺灣前途決議文”立場上來,他平常挂在嘴邊的兩岸政策論述均與“臺灣前途決議文”一脈相承。而“臺灣前途決議文”是1999年民進黨為給陳水扁在兩岸政策上“解套”,便於其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爭奪中間選民而通過的“權宜性”文件,是民進黨為奪取臺灣地區執政權而對其“臺獨”黨綱作出的某種掩飾,使得其“臺獨”論述不是那麼露骨,事實上對該黨的“臺獨”本質未作絲毫觸動與調整,這從文中所謂“臺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于臺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等段落中可以充分看出。況且,2007年,民進黨在時任黨主席遊錫堃主導下又通過了“正常國家決議文”,這份“決議文”則是一份赤裸裸的“臺獨”宣言,明確主張應將所謂“國號正名為臺灣”,並儘速制定所謂“新憲法”。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正常國家決議文”實際上已經取代了“臺灣前途決議文”,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法定”權威論述。而蘇貞昌對這些都避而不談,堅持聲稱“臺灣前途決議文”才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他的意圖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想在不得罪黨內“基本教義派”和深綠選民的前提下,降低“臺獨”的調門,避免使用“修憲”、“正名”等刺激性字眼,以此來欺騙、蒙蔽島內部分中間選民,為其爭奪2016“大位”創造條件。“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便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出籠的,理所當然遭到大陸方面的嚴正駁斥。

  別具意味的是,蘇貞昌特意選擇臺灣“中央廣播電臺”這樣一個以大陸為主要宣傳方向的媒體來接受採訪,好像是在有意回應大陸方面對他的指責,公然向大陸宣示他“一邊一國”的“臺獨”理念,以此來表明他的“臺獨”立場絕不妥協、永不改變。如此頑固地奉行“臺獨”分裂路線、自外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史潮流,蘇貞昌距離島內主流民意已是越來越遠,他所試圖彰顯的“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更是不知從何談起,他主導下的民進黨要想真正實現兩岸政策轉型恐怕是難上加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