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攜手救助地震災害 兩岸手足情深

2013年04月27日 09: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4月20日,四川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連日來引起全世界的矚目,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也向大陸獻愛心。不僅捐款,慈濟基金會人員也迅速進入雅安災區賑災。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回顧歷史,兩岸攜手抗災已有過多次,兩岸多次合作,已然成為海峽兩岸心連心手牽手的生動寫照。在難以預知的大災大難面前,海峽兩岸再一次緊密攜手,相互配合,互幫互助,充分展現兩岸一家情,手足同胞親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評摘編如下:

  4月20日8時02分,四川蘆山縣發生芮氏7.0級大地震,地震造成山體滑坡、道路塌方、房屋倒塌,災難給當地人民生命財産帶來嚴重損失。連日來,四川地震引起全世界的高度矚目,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向災區難民伸出援助之手。而海峽對岸的廣大臺灣同胞,更是向大陸災區人民主動獻愛心,充分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和精神,紛紛表達慰問和救援意願,並在第一時間啟動救援機制。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除指示“陸委會”向大陸表達慰問,轉達臺灣搜救隊已作好隨時奔赴災區的準備,而且還宣佈臺灣當局向災區捐助100萬美元,他並表示個人也會向災區捐款。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于21日在個人臉書上為災民祈福,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也發出“人道關懷”的資訊,呼籲臺灣社會奉獻愛心,協助災後重建。另外,臺灣媒體在報道災情上也竭盡全力,24小時不間斷播報救災進展情況,將四川災區的救援情況第一時間傳遞到島內。而臺灣各慈善團體也在第一時間在全臺發起為大陸災區募捐的活動,動員臺灣各界向大陸災區捐助,引導臺灣企業和個人捐款捐物。 

  截至4月23日,臺灣向雅安地震捐款總額已超過8億元新台幣,慈濟基金會人員也迅速進入雅安災區賑災。臺灣宗教界、娛樂界人士紛紛發揮影響力,進行祈福或募捐。而大陸方面也在第一時間指導四川省相關部門及時了解災區臺灣同胞及臺資企業情況,做好救援工作。4月24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范麗青在新聞發佈會上專門對臺灣各界和廣大臺灣同胞慰問、援助地震災區表示衷心感謝。 

  在難以預知的大災大難面前,海峽兩岸再一次緊密攜手,相互配合,互幫互助,充分展現兩岸一家情,手足同胞親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回顧歷史,兩岸攜手抗災已有過多次,兩岸多次合作,已然成為海峽兩岸心連心手牽手的生動寫照。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臺灣除第一時間派遣搜救人員赴災區協助救災以外,還在災後組織發動各界踴躍捐款,臺灣當局捐款20億元新台幣,民間和企業捐款26億元新台幣,總計達46億元新台幣,接近世界各國捐款金額總和的2倍。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大地震,臺灣各界也紛紛捐款獻愛心,總計達2.29億元新台幣。 

  同樣地,大陸廣大民眾對臺灣遭受重大自然災害,也是基於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手足親情,第一時間給予關注和支援。1999年9月21日淩晨,臺灣發生芮氏7.6級大地震,也是20世紀末期臺灣發生的最大地震。地震給臺灣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大陸積極發動社會各界踴躍捐款,共向臺灣捐款超過10億元人民幣。2009年8月8日,臺灣受“莫拉克”颱風影響發生“八八水災”, 造成臺灣中南部及東南部嚴重水災和泥石流,給臺灣帶來重大損失。大陸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除了捐贈組合屋、毛毯、睡袋、消毒機等緊急救援物資之外,還向臺灣捐款總計達50多億元新台幣。 

  自然災害的發生常常是難以預知的,而目前世界各國在自然災害的預報方面仍有很多局限性,這就導致自然災害的預警變得有限,而災難的防控和災後的救援和重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兩岸多年來在自然災害的防控救援和重建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兩岸廣大同胞都親身經歷重大自然災害的考驗,都深深體會到患難見真情的人間大愛。 

  從近年來兩岸經歷的災難救援來看,兩岸廣大民眾互相援助對方抗震和抗洪救災,兩岸民眾面對對方遭受重大災害時,都會秉持“愛人如己,將心比心”的高尚道德和精神理念,真正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為對岸的骨肉同胞主動伸出援手,盡心盡力幫助對方救助災民,克服困難,度過難關,重建家園。而受到資助的災民,也從心底深深感謝對岸同胞慷慨解囊,義務協助給予的親切關懷和特別溫暖,而這些既是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更是兩岸一家人的同胞摯愛,兄弟之情。 

  天災無情人有情。兩岸互幫互助,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有的是濃濃的誠意和厚厚的善意,受災民眾都深切體會到來自海峽對岸同胞給予的人間真情。自然災害固然會帶來損失和痛苦,但兩岸攜手並肩,彼此心心相照,不但會極大地寬慰受災民眾,協助災區重建家園,更能有力地凝聚兩岸同胞互相關照,互相幫助的團結之力,有力地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增進兩岸的相互理解與寬容。不僅如此,借由兩岸合作抗災,在交流與合作中更可進一步擴大和鞏固兩岸民眾之間的互信,從而進一步築牢兩岸認同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基礎。 

  此外,兩岸還可以在抗災救災方面進一步取長補短,進行深入的合作。比如,兩岸相關部門可以就災難預警、緊急響應、公共政策、宣傳報道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溝通和合作,相互學習。兩岸在災後重建方面可以建立相關機構,除了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自然災害的預報預警機制外,還可以在災後緊急救援、災後重建等方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將各自的經驗進行匯總整理,充分交流,兩岸有關專家還可以通過研討的方式深入切磋,共同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水準。 

  在災難的善後處理方面,兩岸還可以對災民進行更多的心理輔導,包括兩岸心理醫療團隊、文藝團體及宗教界人士深入災區,具體幫助災民進行心理輔導。與此同時,兩岸在合作救災方面還可以為兩岸社會各界開闢更多的溝通交流渠道,包括建立媒體溝通平臺,讓兩岸民眾深入溝通,與災民互動,將更多人間大愛傳遞到災民心中,也可以借助平臺相互交流抗災賑災的經驗,發揮兩岸溝通橋梁的重要作用。 

  可以説,遭遇災難是不幸的,但在災難後能夠充分體驗到兩岸真情與人間大愛則是萬幸的。災難雖然造成了重大損失,但又一次將兩岸同胞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將兩岸同胞的血充分融在一起,將兩岸同胞的情完全匯在一起。兩岸攜手並肩,血濃于水,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雅安加油!兩岸加油!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