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救援匯聚同胞之愛跨越海峽

2013年04月24日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生地震,救援工作迅速展開。海峽之聲今日刊文評述來自海峽對岸同胞對大陸災情的關注和支援,文章指出,兩岸同胞在歷次危難中彼此扶持、肝膽相照,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和兩岸血濃于水的同胞愛。

  全文內容如下:

  2013年4月2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震再度震撼中國,隨著救援工作的迅速展開,人們感受到的是人性大愛的力量。而正是在這股由愛匯聚的洪流之中,人們再度看到了來自海峽對岸同胞的身影,感受到了跨越海峽的救援力量。

  地震發生之後,臺灣媒體第一時間就在醒目位置或重點時段發佈了相關的訊息並給予跟進報道。災區、災情、受災民眾成為臺灣社會的焦點話題。

  20日臺灣海基會致函海協會,表達關切慰問之意:“希望受災人數能降到最低,災民生活能早日恢復正常。”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獲知震災後十分關心,指示“陸委會”向大陸表達慰問,説明臺灣願提供一切必要協助,22日表示,將動支第二預備金捐助100萬美元轉交海協會,協助四川災區重建;臺灣消防部門的特種搜救隊早已做好準備,隨時待命開赴災區。臺灣紅十字會表示,將自汶川地震項目經費中提撥約2500萬元新台幣,協助雅安賑災。22日下午,臺灣紅十字組織3人評估小組赴雅安災區進行後續救援評估,隨行攜帶1.2萬份消毒錠及100支手電筒。“中華航空”承諾,會全力提供相關賑災物品運送。世界展望會、臺灣慈濟總會等民間組織也已啟動緊急救援機制,除捐款募款之外,並積極準備賑濟物資。

  也而身在大陸的廣大臺商,也積極匯入賑災的洪流。全國臺商協會當天即表示捐款人民幣200萬元,上海市臺商協會捐款100萬元,臺商協會會長葉惠德告訴記者,臺灣也是地震好發地區,大家在大陸經商多年,對地震更感同身受,希望能拋磚引玉幫助大陸受災民眾。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截至目前,鴻海、裕隆、富邦金控、仁寶、遠東、台塑、寶成、臺泥、中信金控、頂新、統一、旺旺、鄉林、義聯、臺灣人壽等企業集團對四川雅安捐款或物資總額已超過新台幣8億元。

  臺灣文藝界人士一如既往地關心大陸災情,不僅身體力行,還呼籲發動自己的“粉絲們參與救助”。歌手周傑倫第一時間捐款100萬元人民幣,何潤東掏出30萬元人民幣善款,吳奇隆則拍攝影片宣導地震自救救援措施。張惠妹、江蕙也在微博上呼籲大家為災區祈福、出錢出力。

  值得關注的是臺灣南部的鄉親的慷慨解囊:臺南市虱目魚養殖協會22日發起捐款,200多名養殖戶熱烈響應,首日募得善款超過30萬元新台幣。養殖戶廖祺文表示,學甲區的虱目魚養殖業獲得大陸養殖契作訂單,使漁民收入更穩定;如今四川發生震災,當然要捐款,這才是南部人重情重義、懂得飲水思源的表現。

  臺灣宗教界人士也紛紛行動起來,臺灣鹿港天后宮管委會22日下午將籌集的150萬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30萬元)匯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

  此外,在臺大陸學生也手捧寫有“我在臺灣,祝福雅安”字樣的募款箱走上臺北街頭,為災區民眾募集善款。在銘傳大學就讀的林明超同學説,在臺陸生將聯手舉辦募捐活動。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表示:從“9?21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從青海玉樹大地震到“莫拉克風災”,再到今天的蘆山地震……兩岸同胞在歷次危難中彼此扶持、肝膽相照,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和兩岸血濃于水的同胞愛,以及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她説:“過去的5年兩岸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汶川地震臺灣發動捐助,而臺灣88風災,大陸動作也非常快,不止是捐錢,還包括提供給臺灣最需要的一些物資。比如一些受災民眾沒有地方可以住,大陸就運來一些非常大型車,災民可以住在裏面,解決了很多災民的居住困難,臺灣老百姓也感受到大陸的善意。整個臺灣社會對於大陸同胞,看到臺灣社會和大陸就像是一家人,不幸遇到地震這種天災發生的時候特別需要這種救助。我覺得經過兩岸同胞更直接的交流,還需要在建立兩岸同胞一家人的感情這個部分繼續努力,在兩岸當局,要使交流制度化、良性化,民間團體也應該擔負一些責任。現在兩岸通婚的越來越多,大陸學生來臺,或者説臺灣學生到大陸去越來越多,保障陸客在臺灣、在海外的合法權益,不遭受歧視性待遇,這些舉措都是可以促進兩岸人民的感情。讓兩岸同胞覺的自己是一家人這部分還有加以努力。”

  眾多的臺灣網友透過部落格、微博等對四川災區民眾表達關心、祈福……可以説,大陸災情成為臺灣同胞從上至下的心之所繫,情之所牽。他們對地震災區的關心、慰問與幫助,充分體現了扶危救困的高尚品德與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這種精神比金錢、比物質更為寶貴。

  臺灣同胞在患難之時表現出來的這種同胞愛、手足情,不僅是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也將成為海峽兩岸同胞相互扶持、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強大動力。海峽兩岸在應對和處理繼四川汶川地震之後的又一場天災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手足之情、人性之愛,以及兩岸共同應對天災的措施、機制和經驗,已變為海峽兩岸共同擁有的無形的精神財富。

  災害無常,親情永係。人性的光輝早已跨越政治的藩籬與利益的權衡。兩岸同胞心手相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無疑彰顯著這樣一個事實:兩岸同胞是水乳相融的一家人,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