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政見會沒有一個贏家

2012年05月14日 09: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選舉最後一場電視政見會日前結束。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這幾場政見會之後,民進黨內沒有一個贏家,徒然只讓選民看清楚民進黨內鬥殘酷與無情的一面。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選舉最後一場電視政見會日前結束,過程中既看不出具體可行的黨務改革方案,也沒有讓人振奮的願景,只有赤裸裸的批鬥,對蘇貞昌固然不公平,對蔡英文也只不過是“繼續成為選項”,絲毫沒有加分。 

  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蔡英文的聲勢一度緊逼馬英九,最後卻是大輸,除了兩岸政策之外,“民眾對民進黨缺乏信任感”也被公認是敗選的主要因素,因此外界原本對民進黨主席選舉政見會普遍寄予厚望,希望能看到讓人一新耳目的黨務改革及兩岸政策的完整論述。 

  然而,3場電視政見會,第一場只是虛應故事,沒有太多火花,被外界形容是“提前繳械的黨主席選舉”;從第2場開始,蘇貞昌就成為眾矢之的,其他4名候選人或是明批、或是暗鬥、或是質疑其選舉操盤能力、或是非議其人格特質、或是批評其兩岸政策沒有定見、或是攻擊其對重大問題缺乏擔當;不只否定其擔任黨主席的能力,並公然要求他表態不會參選2016,把應該是“盍各言志”的政見會,竟然變成“四打一”的搏擊賽。 

  就事論事,政見會是民進黨的家務事,本來無須辭費,但民進黨既是島內最大的在野黨,其黨主席人選自然值得重視。5名參選人固然各有所長,但無論就資歷、聲望或實力而言,蘇貞昌顯然一枝獨秀,只是他在黨內“顧人怨”,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批評蘇貞昌沒有能力整合黨內,甚至會導致民進黨分裂,當然都不無道理。 

  不過,逼迫蘇貞昌不得參選2016年選舉顯然有些過頭,其理由是,民進黨內規並未排除黨主席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去許信良、陳水扁和蔡英文都曾以黨主席身份參與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何以蘇貞昌獨獨不行?其次,這屆黨主席最大的考驗就是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一旦民進黨席次和票數減少,黨主席勢必就會下臺,蘇貞昌根本就撐不到2016,當然就失去黨主席的優勢;相反地,如果蘇貞昌率領民進黨贏得“七合一”選舉,民進黨有什麼理由不讓他參選2016?再者,縱然蔡英文在爭取中間選民方面比蘇貞昌強,但也不能因此而剝奪蘇貞昌參選權,否則民進黨何不乾脆提前宣佈2016年由蔡英文代表參選,其他人都不準角逐?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得不説,蘇貞昌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的人格特質,和一意孤行、不顧大局的行事作風,的確是他競逐“大位”的致命傷,以他當年在美麗島律師世代與陳水扁、謝長廷並駕齊驅、甚至還略勝一籌的表現,再加上他曾任“行政院長”、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秘書長和黨主席的資歷,怎麼會落得今天在黨內腹背受敵、四面楚歌的局面?蘇貞昌自然必須痛切檢討改進,否則就算他當選了黨主席,也無法使民進黨團結;就算他打贏2014,也必然會受到蔡英文勢力的挑戰。 

  至於蔡英文,在政見會中有許信良代言,黨內又有不少人呼應,自己不必出手,就打得蘇貞昌遍體鱗傷,表面上似乎是兵不血刃、佔盡上風,但深入探討,過甚其辭的圍剿並未能給蘇貞昌致命一擊,反而激起綠營基層對他的同情,蔡英文其實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換言之,這幾場政見會之後,民進黨內沒有一個贏家,徒然只讓選民看清楚民進黨內鬥殘酷與無情的一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